明代的政治体制根基在于宗法制度,这个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根据明太祖《皇明祖训》规定,如果朝廷没有皇子继位,那么继承人必须从皇兄弟中选出,且必须是嫡母所生的子嗣,而庶母所生的即便年长也不能继位。明武宗去世时没有留下儿子,因此继承人必须从他的近亲中选择。然而,武宗只有一个弟弟朱厚炜,而他在一岁时便早夭。于是,继承人只能从武宗的叔叔那一脉挑选。明成化帝所剩下的儿子中,明孝宗朱祐樘年龄最大,接着是兴献王朱祐杬,因此,继承人选择的顺序符合当时的礼法。
朱厚照是弘治皇帝朱祐樘的长子。弘治皇帝一生被誉为模范丈夫,他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张皇后,且没有任何妃嫔。再加上弘治帝短命,仅三十多岁便去世,他与张皇后一共只育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照活了下来,而小儿子朱厚炜则在一岁时夭折。因此,朱厚照不仅没有儿子,甚至连亲弟弟也没有。
为了寻找继承人,只能从朱厚照的堂弟中挑选。弘治皇帝朱祐樘是成化帝朱见深的第三子,而朱见深一生共有十四个儿子。由于前两个儿子早逝,朱祐樘以长子身份继位,而兴献王朱祐杬是第四子。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则是兴献王的长子。由于兴献王在成化帝的儿子中年纪和地位仅次于朱祐樘,且朱厚熜是他的长子,因此,朱厚熜与朱厚照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作为堂弟继位最为合适。
嘉靖皇帝朱厚熜自幼非常聪明,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从小他便参与王府的事务、祭祀和典礼,对礼仪、规范和官场规则都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嘉靖并非是容易被他人摆布的人,他从不按照杨廷和的安排来行事。按照杨廷和的计划,朱厚熜应先担任太子,继而登基为帝。这样一来,他便是明武宗朱厚照的侄子,便于控制。然而,朱厚熜抵达京城后,拒绝入城,而是坚持直接登基当皇帝,最终张太后与杨廷和不得不妥协,让朱厚熜直接继位。
嘉靖即位后,对杨廷和等定策大臣进行重赏,为了表达感谢,他加封杨廷和为左柱国,并多次与杨廷和单独谈话,安慰他,朝中的大事也多依赖杨廷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嘉靖的地位逐渐稳固,而他对杨廷和的依赖也慢慢变得不满,大家都知道嘉靖帝最为多疑和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