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深宫中的女子们为了赢得帝王的宠爱,往往不择手段。尽管她们各自的手段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却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而她们则成为未来的太后。
这些女子的一生几乎都在为家族的利益而奋斗。有一位出生贫寒的女子,她不仅生下了六位皇子,而且她的长子最终成为了新的皇帝。那么,这位女子究竟是谁?她的长子又是谁?
从包衣到贵子
这位女子就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原名玛琭。她出生在满洲八大旗中的“正黄旗”,父亲魏武是包衣护军参领、一等承恩公,而她的祖父则是膳房总管额森。
乌雅氏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德妃”。她一生深得康熙皇帝宠爱,成为了皇后,并且在去世后获得了儿子雍正皇帝的无尽孝顺。
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乌雅氏才十四岁时,父母将她送往宫中参加选秀。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最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能被选中,心里想着如果不被选中,便可以回到外面继续过自己的生活,满足内心的好奇心。
然而,乌雅氏的梦想并未实现,她成功通过了内务府的选秀,最终进入了宫中为康熙帝侍奉。从此,她进入了深宫这个高墙之内。
乌雅氏与其他宫中女子相比,并没有显得特别突出。但作为刚入宫的新人,她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外人,默默地忍受着宫中种种隐秘的潜规则。她知道,在这个充满权谋的地方,只有保持低调,才能保全自己。
由于乌雅氏的父母从小便注重她的教育,她自幼便有着很好的学识,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康熙皇帝。在面对宫中那些只有美貌的女子时,乌雅氏的文雅与深厚的学识脱颖而出,渐渐获得了康熙的青睐。
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宫中度过五年后,乌雅氏成功生下了四皇子——未来的雍正帝。由于她的儿子得到了帝王宠爱,乌雅氏因此被册封为德嫔。此后,她继续生育,包括六皇子胤祚在内,她的子嗣陆续增多。
母凭子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四皇子胤禛即位,成为雍正帝。此时,乌雅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并且赋予了“仁寿皇太后”的徽号。
随着岁月的流逝,乌雅氏的身体逐渐衰弱,雍正帝在朝政忙碌之余,每天都要亲自前往探望母亲。尽管雍正帝用尽了最好的药物,但依然无法阻止母亲的离世。最终,六十四岁的乌雅氏在雍正元年去世。
雍正帝为母亲赐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并在皇家园林为她举行了葬礼,将其与康熙皇帝一同安葬在景陵。
每年乌雅氏的忌日,雍正帝都会亲自前往祭陵。雍正四年(1726年),当时天气酷热,行程匆忙,大臣们建议取消祭陵。然而,雍正帝还是让四阿哥弘历代替自己去祭祀母亲。雍正帝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每次祭祀时,他都会伤心落泪,表现出深切的哀痛。
即使身为皇帝,雍正帝依然能如此痛心自己的母亲,这种深厚的亲情也让大臣们感动不已。作为臣子的他们,如何能够对自己的母亲冷漠无情呢?
总结
无论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正是由于乌雅氏的悉心教导,才使得雍正帝能够在面对复杂宫廷斗争时低调行事,稳扎稳打,最终成为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