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女国,又叫苏伐剌挐瞿咀罗(念时舌头要捋直),是羌人一个分支,原本称作“女国”或“女儿国”。由于西海也有一个女国,所以后来在前面加了个“东”字。这个“东”字是历史学家加上的,而东女国的人民自己并不称其为“东女国”,他们依旧叫它“女国”。
东女国位于吐蕃、党项和茂州的东部,西边属于三波诃,北边接近于阗,东南则与雅州的罗女蛮、白狼夷相邻。东女国的国土并不广阔,从东到西大约需要九天的时间,从南到北走二十天。国境内有八十多座城镇,统治者是女性。国都设在康延川,地形险要四周被山川环绕,有一条弱水流经南部。当地居民使用缝革制作船只,进出东女国必须乘坐皮船。
根据任乃强先生的考证,康延川如今的所在是昌都一带,弱水就是今天的澜沧江。所谓“八十余城”是指东女国辖有八十多个农业聚落,东面与茂州(今四川茂汶地区)接壤,东南则与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为邻。东女国的人口大约有四万户,军队有上万人的规模。国王的名字叫宾就,官员则叫做高霸黎,也就是类似于唐朝的宰相。国王下达命令时,都是由女官传达给男官来执行,这意味着女王是决策者,男官则负责执行。国王的丈夫名叫金聚,但他不参与政治事务。
关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故事中的设定说国内没有男人,怀孕必须喝子母河的水,且生下的都是女孩,这与实际情况不同。事实上,女王是有丈夫的,只不过丈夫不参与治国。女王的侍女有数百人,每五天会举行一次听政。国王去世后,民众会为其家族准备数万金钱,然后选出两位淑女继任。一些情况下,如果婆婆死了,媳妇会继位,政权交替没有发生篡位的情况。
国民住在楼房里,国王住九层楼,普通人则住六层楼。国王的服饰是青色毛绫裙,披着青色袍子,袖子拖到地面,冬天则穿羊皮大衣,装饰有精美的花纹。头上编着小鬟髻,戴着大耳环,脚上穿的是皮鞋。东女国的社会习惯中,女性地位高,男性地位低。贵族女性有很多男宠,男宠们的头发披散,面部涂上青色,主要任务是种地和打仗。孩子都随母姓。贵妇人看重男性,但不嫉妒。
唐僧之所以拒绝成为女儿国的女婿,正是因为在这种国家里男人地位低下。不过,女王说,如果唐僧嫁给她,她会让他做国王,这也反映了她的深情。
东女国的气候寒冷,适合种植麦子和饲养羊马,国土内也出产黄金。当地的风俗与印度相似。民间崇拜阿修罗神,岁初时会举行人祭,有时使用猕猴作为祭品。阿修罗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通常是骁勇善战的大力神或半神半人,外形丑陋的男性阿修罗与美丽的女性阿修罗相对应。阿修罗王与帝释天常为首领的提婆神群作战,因阿修罗拥有美丽的女性而缺乏美食,而帝释天则拥有美食却缺少美女,两神互相嫉妒,因此经常发生争斗。这也是“修罗场”这一说法的来源。
至于“西游记”中的猴子,在女儿国的环境中极为危险,猴子一旦进入女儿国,就可能成为祭神的牺牲品。
东女国的历法上,十一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每年十月,巫婆们会在山中进行祭祀,使用糟麦并念动咒语来召唤群鸟。通过观察鸟肚子中的谷物,来预测来年的天气。如果鸟肚中有谷物,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如果没有,则可能是灾年。当地人称这种做法为“鸟卜”。
“西游记”中的琵琶精正是巫婆的角色。东女国的丧葬习俗也很特别,贵族死后,其尸体被剥皮并藏于骨瓮中,再加入金屑埋葬。国王去世时,常有几十人殉葬,类似于木乃伊的做法。
在唐代的武德时期,东女国的国王汤滂氏曾派遣使者进贡。唐高祖李渊给予了丰厚的回报,但由于突厥的掠夺,这些贡品未能顺利送达。贞观年间,东女国的使者再次到达,李世民为此专门作出慰问,甚至特地为国王刻了一枚印章。
在显庆初年,东女国的使者再次来朝,唐朝给予高霸黎官职,并赋予他瑞锦服。在天授、开元年间,东女国的国王与王子亲自来朝,李隆基特地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并赐封国王为归昌王、左金吾卫大将军。此后,东女国便逐渐由女性统治转变为男性主政。
尽管东女国已经灭亡,但其文化却被吐蕃吸收,成为藏族文明的一部分。从吐蕃的“一妻多夫”习俗、妇女较高的地位、鸟卜、红面习俗、建筑技术和丧葬方式等方面,都能看到东女国的影响。民族学调查也表明,川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东女国的文化遗存。
例如,今四川藏区的嘉戎藏族仍信奉对木尔多神山的崇拜,而“木尔多”在藏语中通常指女性,“嘉尔木”指的是女王、后妃或神妃,显示了当时女性崇拜的传统。通过民族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格勒博士指出,嘉戎地区曾存在过女性为主的社会,或以女性为王的时代,而“嘉尔木”这一名称正是唐代藏族人民对东女国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