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年幼时,萧太后曾对韩德让说:“我早已许婚给你,若能恢复旧好,那么幼主继位,便也算是你的儿子。”萧太后是历史上少数几位能在政权上有深远影响的女性之一,她不仅精通治理国家、指挥军队,还使北宋吃尽了苦头。
萧太后,原名萧燕燕,出生在四朝元老萧思温的家庭,她天资聪慧、非常出色。最初,萧思温计划将女儿萧燕燕嫁给韩德让,以此巩固与汉军“世侯”之间的关系。韩德让是大将韩匡嗣的儿子,父子俩长期镇守幽州,专门防御宋军。
979年,宋太宗亲自出征幽州,韩德让严阵以待,最终成功为辽景宗争取到了增援时间,导致宋太宗惨败,狼狈逃回。韩德让与萧燕燕青梅竹马,但两人未能成婚。众所周知,萧氏家族历代为辽朝皇帝挑选后宫,萧氏女子必须通过皇帝的挑选才能成为妻子。
969年,辽穆宗在黑山遭刺杀,年仅3岁的耶律贤继位,成为辽景宗。继位后,耶律贤开始选妃,萧燕燕凭借聪慧和美貌被选入后宫。972年,她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辽景宗对此非常高兴,开始更加宠爱萧后。萧燕燕的母亲被封为燕国大长公主,父亲萧思温被追封为楚王,萧家所有的兄弟姐妹也得到了赏赐。
辽景宗励精图治,采纳了“汉家”之法,逐渐增强辽国的实力。但辽景宗的健康状况很差,病体常使萧燕燕十分担忧。951年,发生了“火神之乱”,萧燕燕的父母在战争中丧生,年仅3岁的耶律贤幸存,但也因此留下了健康隐患。由于耶律贤的身体状况不佳,许多国家政务由萧燕燕代为处理,而她的管理没有出现过什么重大错误。
982年,辽景宗去世,年仅35岁。此时,年仅10岁的耶律隆绪继位,萧太后才29岁,面对局势极为动荡。宋军随时可能北伐,耶律氏的诸侯王们手握重兵,随时可能对皇室构成威胁。为了确保耶律隆绪的安全,萧太后决定寻求韩德让的帮助,她直接向他提出:“我曾许配给你,现在恢复旧好吧,幼主继位,必定是你的儿子了。”
韩德让心中早有念头,看到萧太后主动示好,他自然答应了。韩德让背后是汉军“世侯”势力,手握重兵,且许多将领都是得力干将,成为萧太后的可靠支持。萧太后没有错信韩德让,她知道,韩德让必会伸出援手。
为了更加顺利地合作,萧太后找借口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毒死。两人从此亲密无间,行事如同夫妻。986年,宋太宗率领20万大军分三路北伐,气势如虹。萧太后和韩德让亲自带兵出征,先后击败了宋军的东路军和西路军,甚至俘虏了大将杨业,宋朝的“雍熙北伐”最终惨败。
借助胜利的威望,韩德让通过军事行动成功将耶律氏诸侯王们留在京城,不准他们返回封地,逐步剥夺他们的兵权,使得耶律隆绪稳坐皇位。
有了韩德让等汉军“世侯”的支持,萧太后如鱼得水,许多政治改革和新措施得以顺利推行。辽国在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共同治理下,迎来了鼎盛时期,压制了宋朝,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1004年,萧太后与韩德让再次带兵出征,目标是收复山南失地。辽军骑兵一路横扫宋军,势如破竹,20万大军直逼澶州,开封告急。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亲自率军出征,士气高涨。然而,辽军前锋萧挞凛在一次巡查中阵亡。尽管如此,宋军仍未能改变战局。宋真宗担心辽军攻占开封,便派曹利用去与萧太后和韩德让谈判,通过支付“岁币”来换取辽军撤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在谈判过程中,曹利用看到萧太后和韩德让在军中并肩而坐,享受同等待遇,且不再掩饰两人的关系。最终,辽朝在“澶渊之盟”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宋朝每年向辽国送30万币帛,双方约定为“兄弟之国”,一百多年来,边境安宁,彼此关系稳定。
1009年,萧太后因病重而将政权交给耶律隆绪,不久后去世。两年后,韩德让也因病去世,耶律隆绪亲自将他葬在萧太后的陵寝旁,堪称人生赢家。
萧太后统治辽国40年,长期依赖韩德让等汉军“世侯”的支持,她励精图治,把辽国带向了巅峰。萧太后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位能带兵打仗的杰出女性,屡次打败宋军,堪称历史上难得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