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扶苏显然比胡亥更具备成为优秀皇帝的潜力,但即便扶苏当上了皇帝,历史的进程也未必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一直以来都以贤明著称。从他曾多次劝谏父亲秦始皇的举动中可以看出,扶苏的性格比起父亲更具仁爱之心。扶苏反对秦始皇实施的焚书坑儒政策,认为这种严酷的手段不仅无益于国家,还可能激起百姓的不安。他多次上书劝阻父亲,表示当时社会尚未安定,百姓生活困苦,远方的百姓尚未得到安抚,许多人仍在学习孔子的教义,而此时如果用严苛的法律惩治这些读书人,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虽然扶苏的智慧未必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但相比胡亥,他无疑更具治国理政的能力。
胡亥在24岁时被迫自杀,登基仅三年,便将原本强大的秦帝国弄得四分五裂。他的“业绩”注定会成为历史上最差的例子,堪称“坑爹第一名”。
即便扶苏继位,历史的洪流依然难以逆转,秦朝也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历史的动荡仍将继续,社会的矛盾依然无法化解。如果把历史中的明君视为历史的纠正,那么扶苏即便继位,也不过是这些英明帝王中的一员,短暂地给国家带来一线光明。
回顾历史,无论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那些贤明的帝王往往像昙花一现,为封建社会带来短暂的繁荣,但很快又会恢复到旧有的封闭与落后,王朝最终还是会走向衰败。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变化的必然性。
只要封建制度依旧存在,社会便会不断经历从兴盛到衰退的循环,不断更替帝王。即使是像扶苏这样理想中的优秀皇帝,他也不过是暂时延续了王朝的生命,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的轨迹。
所以,即使扶苏确实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皇帝,可以与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上的明君相提并论,换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依然无法避免,秦朝最终仍会消亡,成为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