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确,有一个孩子名叫孙绍,在孙策去世后,孙权负责照顾这个孩子。孙策去世后十年,周瑜因病去世,在此期间,史官已经彻底遗忘了大乔的事迹。从此,我们只能根据与大乔密切相关的孙皓的生存状态,来推测她后来的人生。
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市)人,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妻子,本姓“桥”。由于同时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周瑜,为了区分,这位姐姐被称作“大乔(桥)”。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错误地称她为“乔”,而实际姓“桥”。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皖城被攻陷,大乔被孙策纳入妻妾之列。清朝时期,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写道,传闻大乔在孙策死后因悲痛而哀伤数月而死。但这只是后人的传说,并无确凿证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孙策是一个武艺高强且领导能力出色的人。孙策17岁时,父亲孙坚在战场上英勇牺牲,而他自己跑去投靠袁术,希望能借助他的力量报仇,但袁术的反复无常让孙策失望,于是他回到了江东,平定了江东六郡。当时,周瑜也加入了孙策,并且两人迅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公元199年,孙策成功攻下皖城。历史上英雄常会青睐美人,攻下皖城后,孙策得知乔公有两个美丽的女儿,这两位女儿分别就是大乔和小乔。于是孙策和周瑜各自收纳了她们为妾,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则嫁给了周瑜。虽然孙策至少有一妻一妾,但正妻到底是谁,史书记载中并未提及。
轶事典故:二乔的姓氏原为“桥”,所以也可以称为“桥氏”。至于她们的名字,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后世只能称她们为“大乔(桥)”和“小乔(桥)”以做区分。现代人对此可能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许多女性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就像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和妹妹孙夫人一样,历史上同样没有记载她们的名字。《凤凰二乔》中提到大乔叫乔靓,小乔叫乔婉,然而这只是后人杜撰。
因为战争的需要,孙策将大乔送回了吴郡,自己则继续征战四方。两人结婚不久,感情尚未深厚,孙策便在一次狩猎时遭遇刺客袭击。当时他身边没有随从,寡不敌众,最终重伤而死。关于刺客的身份,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曹操的妻子卞玉儿,也有人认为是刘表派来的刺客。
孙策去世后,他并未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年仅十岁的儿子,因为如此会容易被朝中的大臣控制。于是,孙策将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孙权虽年纪轻,但从小生活在动荡的环境中,令他早早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孙策去世后,大乔的命运又如何呢?
大乔在孙策去世时年约20岁,她成为寡妇后,人生愈加迷离。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中,有着脍炙人口的名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通过想象,假设若不是周瑜获得东风的帮助,火烧曹操战船取得胜利,那么大乔和小乔早已成了曹军的战利品,被关在曹操所建的铜雀台中。关于江东二乔,流传最多的是她们的爱情故事。大乔与小乔不仅美貌无双,还是江东无数男子心中的梦中情人。俗话说:“自古美人配英雄”,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这两段爱情故事成为佳话。然而,孙策和周瑜先后英年早逝,这两段美好爱情最终成了悲剧。随着孙策和周瑜的去世,大乔与小乔也从历史的记载中消失,史官对这两位美丽女子的最终命运没有交代。今天,笔者试图从史料的细微痕迹中,推测孙策去世后大乔的结局。
与《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版本不同,孙策与大乔的婚姻并不浪漫。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显然,大乔并非因两情相悦而嫁给孙策。从“自纳”二字来看,真实情况很可能是孙策攻占皖县后,听闻大乔美貌,于是将她纳为妾室,且没有告知她的父母。虽然史书中并未记载孙策其他妻妾的情况,但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大乔应该并非正妻,否则不可能是“自纳”,而应该是按照礼制迎娶进门。大乔嫁给孙策仅两年,孙策便去世了。关于大乔是否为孙策生下子嗣,史书中并无记载,但据说孙策确实有一个孩子名为孙绍。孙策去世后,孙权负责照顾这个孩子。这也是推测大乔结局的关键线索。
如前所述,孙策去世后大乔的事迹没有再被记载,换句话说,后世流传的“大乔回老家为孙策守寡”以及“因失去丈夫过度悲伤而早逝”等说法,都没有历史依据。虽然我们无法从史书中得知大乔的具体结局,但我们可以通过与大乔相关的人物的命运,推测她的最后一生。孙策去世后,与大乔命运密切相关的有两个人:一是她的妹夫周瑜,二是孙策的儿子孙绍。孙策死后,周瑜肩负重任,扶持孙权继位,作为孙策的亲属,无论是孙策的孩子还是遗孀,日子都不至于太难。笔者猜测,这也是为何民间传闻说孙策死后,大乔回到老家守寡。根据史记,孙策死后,孙绍也离开了权力中心。此时年幼的孙绍不可能独自离开,必定有大乔陪伴。然而,这并不是大乔的最终结局,而是她悲惨人生的开始。
孙策去世十年后,周瑜也因病去世,在这期间,史书已经完全遗忘了大乔的事迹。从那时起,我们只能根据与大乔密切相关的孙皓的生存状态,推测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