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是注定的——如果你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却还想掌握实权,那真是太天真了。
不同的是,在曹家父子手中,傀儡皇帝至少能够活得久一些,直到自然死亡为止。而如果是到了刘备手中,汉献帝的命运就不一定这么幸运了,他根本无法活得长久。
在曹家父子的掌控下,虽然身为傀儡皇帝没有多少自由,但只要没有被废除皇位,至少能活得安稳。即使废除帝位后,他以“山阳公”的名义还能够继续活下去。虽然这种生活并不完全安全,说不定某一天会因为写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被毒死,像南唐的李煜那样。但至少他还有活下去的机会,依然有可能活得更久一些。
更重要的是,曹家父子还没有统一全国,他们还希望在不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实现江山一统。所以,曹家父子可能会优待刘协,希望给那些尚未臣服的政权做个榜样:“刘禅,你看看,投降后我不会杀你,还让你过得舒舒服服的。”蜀汉最后的投降固然因为力不从心,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刘协被优待的示范作用。
那如果是刘备呢?刘备在人们眼中一直塑造着“忠厚长者”的形象,这为他赢得了大量的舆论支持。他当然不可能直接废掉汉献帝来自立,但刘备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他究竟想做一个有实权的皇帝,还是甘愿当一个辅佐别人的“中兴之主”?你不用回答,因为答案很明显。
汉献帝的存在无疑是刘备称帝路上的最大障碍。所以,刘备是绝对无法容忍汉献帝的。既然容不下他,那该怎么办呢?方法有很多:可以散布谣言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或者干脆指鹿为马:“大家看看,这个‘汉献帝’根本就不是汉献帝,他是曹丕派来冒充的奸细!”
别以为我在胡编乱造。事实上,刘备确实是利用“汉献帝已遇害”的谣言,为自己称帝打下了舆论基础。至于“汉献帝已遇害”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是谁传出来的,谁还在乎呢?
指鹿为马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像清朝初期,崇祯皇帝的太子被多尔衮捕获后,宣扬太子是假的。遗憾的是,清初的女真人文化水平较低,造假手段不精,虽然他们找了一堆宗室、太监、宫女和官员来“证明”太子是假的,但太子辩驳得有理有据,反而让百姓更加相信他就是正统的太子。最终,多尔衮为了掩饰,索性将太子暗杀掉。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刘备身上,他一定能做到滴水不漏,让所有人都信服“汉献帝”并非真的是汉献帝。
当“曹丕杀害”或“假汉献帝”的舆论形成之后,刘备自然会找机会暗杀汉献帝,然后堂而皇之地称帝。
这个结局,汉献帝早已预料到。其实,刘协并不像那些愚蠢且刚愎自用的亡国之君那样不聪明,他很机智,只是缺乏足够的实力。他完全明白投奔刘备的下场,不比其他人清楚。
既然如此,复国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刘协选择安稳度日,做他的山阳公,潜心研习医术,免费为贫苦百姓治病,并在另一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是让他投奔刘备?哼,别说他主动去投奔了,就是刘备派人来接,他也会躲得远远的,坚决拒绝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