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腾讯新闻与美好年代通讯联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讯是腾讯新闻Top MEDIA计划中的百佳企鹅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落魄贵族后人指的是那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落魄贵族后代,而不是我们常见的那些自称祖上如何如何的人。他们往往喜欢提及过去显赫的家族历史,以此来凸显自己的身份。真正的落魄贵族后代与这些人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对自己目前困境中的物质匮乏和运气不佳有一种淡然的态度。毕竟,真正的落魄贵族并不是突然败落的,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衰败,远不是从贾赦和贾政这一代才开始的。
几年前曾有一本书名为《穷的有品味》,作者便是一个自称落魄贵族后代的人。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极具代表性,展现了落魄贵族后的气质:我的家族在过去五百年里,一直处在一个平稳的下行曲线上,波澜不惊。这句话显示了他对家族衰败的无奈和接受,反映了落魄贵族后代的核心特点——不是贵族,而是落魄。那些在网上高谈阔论、不断提到自己家族辉煌历史的人,根本不能算作落魄贵族后代,他们最多只能算是精神上的屌丝。 一个真正的落魄贵族后人是不会把显赫的祖先挂在嘴边的。比如当家里发生了某些让人恼火的事情,比如孩子拿房贷的首付款去打赏女主播,妻子愤怒并打算收拾孩子时,作为父亲的他可能会淡定地劝解:算了,我当年跟哈布斯堡家族的人打赌,输了整个维也纳,结果我爸也没打过我,你也别打孩子了。这正是落魄贵族后代应有的态度——无所谓,无奈,又有些自嘲。毕竟,这样的人往往心里明白,自己即使再怎么败家,也不会超过祖先当年轻易丢失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落魄贵族后代往往带着一种无所事事、心无所求的姿态生活。比如,某个落魄贵族后代可能带着一位妹子站在悬崖边,妹子说如果掉下去肯定会死,他就能不紧不慢地回答:是的,我太爷爷的爷爷曾把他的马夫从这里扔下去,后来别人用铲子把他从地上捡了起来。然后他带着妹子去一座宫殿,淡然地说:我太爷爷当年把前面的主塔和附属建筑卖掉了,爷爷为了让我爸上学,把后面的建筑卖了。最后,我爸爸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还拼命在非洲做投资。此时妹子或许会好奇地问:那你们有把前面那些也买回来吗?他会淡定回答:不,因为为了我爸这么拼搏,我爷爷就把所有剩下的都卖了。这就是落魄贵族后代应有的态度和自嘲。 为什么真正的落魄贵族后代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只是家族这棵满载历史和荣誉的大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虽然现在一无所有,但他们并不在乎,因为他们的责任已经不再由自己承担,面对这样深重的家族负担,他们早已心生无力感。因此,真正的落魄贵族后代会默默生活,表现得既冷漠又无动于衷。他们在别人眼里可能是风度翩翩,实际上内心对周围的世界已经不再有所期望。一个落魄贵族后代最重要的特质是懂得分寸,既不浮夸,也不失礼。与任何人交往时,他们知道何时客气,何时跋扈,而这份分寸感,恰恰是最难掌握的。 如果想更准确地理解这种分寸,可以观察周围那些最势利的人,学会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对那些为自己服务的人要礼貌,对那些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要客气,而对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则要有些许跋扈。对于和自己不熟悉的人要冷淡,而对熟悉的人则可以表现得不拘礼节。但在采取这一行为之前,必须先得到对方的同意,比如在给某人起外号之前,先问一句:嘿,我能给你起个外号吗?看似傻乎乎的提问,恰恰体现了落魄贵族后代的姿态——知道凭借自己家族的背景,别人一定会宽容自己的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