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从何而来?只因清朝这一政令,百万人因此惨死
创始人
2024-11-02 05:04:01
0

原标题: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从何而来?只因清朝这一政令,百万人因此惨死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在从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是很多人都必须遵守的。即使到了现在,在一些农村里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习惯。那些有舅舅的人都会在过年之前理发,以此来避免正月里头发太长,剃头后对舅舅造成不好的影响。

正月不剃头的习俗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说正月剃头会“死舅”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原因吧。

“死舅”原为“思旧”,是汉族人民思念旧君的表现

事实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决不是为了舅舅的安危。而是为了防抗清王朝的“剃发令”。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对这一习俗有着下面的记载: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为了凸显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多尔衮的主持下,颁布了“剃发令”这一弊令。甚至提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汉族的老百姓的脖子再硬,也害怕清军手中的钢刀,无奈之下只好从命。

虽然大部分百姓接受了“剃发令”,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完全屈服了。正月是一年之初,他们决定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中不剃头,以此来缅怀传统。

可是人的思想会慢慢改变,随着满族统治的时间越来越久,剃发已经成为习惯,几代人过后,百姓们对清王朝的抵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烈。因此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传统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慢慢的因为谐音,转变为了“死舅”。

正月不剃头在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习俗,但是当年“剃发令”引起的风波可是一点也不比现在的“肺炎事件”小,因此而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因“剃发令”的颁布,汉族百姓惨遭杀戮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扎根在汉族人民的心中。因此“剃发令”颁布后,立刻就受到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而清王朝面对这样的反抗,丝毫没有手下留情,对汉族人民进行了大肆地杀戮,全国上下因“剃发令”惨死的百姓有几百万。

其中最为惨烈的要数“江阴八十一日”。江阴人民为了抵抗“剃发令”,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坚守城池81天。城破后,无一人投降,清兵连杀10天,直到屠尽满城百姓,才停下来。死于清兵刀下者有17万多人,仅有53名老小躲在寺庙中幸免于难。

整整一座城的百姓就这样死在清军的刀下。“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这几句诗写在江阴城门上的诗,正是对江阴百姓最好的悼念。仅仅一座成就牺牲17万人,全国上下因剃发令而死的更是数不胜数。

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因为起义领导者的偏激与愚蠢,他们竟然对那些被迫剃发的百姓进行了屠戮,这也就造成了“剃发要死,不剃发也要死”的现象,老百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就是“正月不剃头”的前因后果,知道这些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

参考文献:《清史稿》、《掖县志》

作者推荐:

清朝女子唐怡莹的传奇人生:勾搭皇帝、嫁给王爷、出轨张学良

清朝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雍正对其赞赏有加,去世后弘历性情大变

两姐妹都嫁给康熙,为何姐姐成了皇后,妹妹死后才追谥为平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唐初,为巩固统治,保证统一战争之后地方的安定,唐初两代统治者在位时,出现官爵封赏过甚、官员队伍过于庞...
原创 湖... 《题龙门寺》有言: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龙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图腾,一...
原创 北... 引言东昏觑得玉奴羞,对酒情怀疑是梦。忆花天气黯如秋,唤春云梦泽南州——《浣溪沙》 古代的人才选拔机制...
原创 为... 在晋国公卿中,赵氏始终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说是最重要的角色也不为过。赵衰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
原创 他... 他是个经历过无数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国统区秘密工作期间被捕了整整六次,但就算面对残酷的刑罚,他也始...
原创 中... 古代有许多神秘的人物,他们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首先,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方士,他以《推背图》精准预测了...
原创 晋... 晋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各方势力为争夺皇权而相互攻伐,无暇顾及其他。在此局势下,北方胡族趁乱大举进入中...
原创 5... 前言 1949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原创 大... “侍卫”一词最初意指守卫和保护,随后随着皇室安全需求,产生了内部宫廷的侍卫。在清朝,大内侍卫的等级划...
全国首个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 全国首个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改版升级 江南时报讯(记者 孙海燕) 轻触手机屏幕,就能再现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