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谁才是真正威胁中国的敌人?不是美国,毛主席早就点破了真相
创始人
2025-11-14 01:01:36
0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变得相当紧张,甚至一度陷入了乱象。这种局面引发了许多人对美国的强烈愤怒,很多人开始骂美国是“美帝”。甚至有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咎于美国。

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那个总是和我们发生冲突的美国,真的是我们最致命的威胁吗?或者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和美国的对抗中,是否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做努力?

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一位伟人就给出了答案。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国际经验,像一张白纸一样。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坚定站在苏联一边,把苏联视为“老大哥”。中国的国家建设、外交策略都在全面模仿苏联的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精英们都深信,跟着苏联走,就能实现现代化。

然而,国际政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冷战形势的发展,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变成了百万大军对峙的敌人。中国的处境变得极其艰难:东面是美国的封锁和围堵,北面则是苏联百万大军的威胁。两个超级大国都变成了我们的敌人。

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1968年,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略决定。他摒弃了意识形态的迷雾,直面现实,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美国和苏联两个敌人之间,哪个才是对中国的威胁更大?

毛主席的答案是:苏联。这个判断当时是非常颠覆性的。美国是资本主义的代表,曾与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交手;而苏联,毕竟是我们曾经的“老大哥”。但毛主席的判断逻辑非常清晰:虽然美国是敌人,但它远在重洋,且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无法对中国构成全面威胁;而苏联不仅与中国有漫长的边界线,且集结了百万军队,最重要的是,苏联非常了解中国,企图从根本上控制我们,摧毁我们独立自主的根基。

正如毛主席所说:“敌人不是最吵闹的,而是最了解你、最想摧毁你的人。”基于这一判断,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中国开始采取“联美抗苏”的策略,成功化解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为自己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就像当年中国看待苏联一样,今天很多人把美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曾一度转向学习美国的经验,从市场经济、金融体系到现代管理,中国像一个勤奋的学生,全方位地向西方取经。这种学习让我们迅速融入了全球化体系,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

但我们并没有照搬美国的模式。面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方案,我们虽然表面上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结合中国的国情,逐步推进自己的“渐进式改革”。在吸引外资方面,我们没有采取完全自由化的做法,而是设立了经济特区,严格筛选投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我们有用。

这种“边学边改,敢试敢错,不依赖、不盲目”的清醒认识,才是中国过去四十年从贫困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心原因。它比任何现成的模式或制度更为重要。

如今,全球格局再次发生了剧变。我们看到了“逆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现,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撕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而现任政府虽然口号变了,但科技封锁却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欧洲在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的困境中挣扎,喊着“去风险化”的口号,但实际上却显得更加迷茫。

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中国似乎正在从一个全球体系的“融入者”,逐渐转变为一个体系的“重塑者”。“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了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化,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全球产业链正在悄然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转口贸易”,转向以中国为协调中心的“区域制造合作”。

在这一新格局下,中国不再是那个埋头苦干的“打工仔”,而是要成为区域产业链的“协调员”、新规则的“推广者”以及关键资本的“掌控者”。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最大的挑战,恰恰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我们自身可能出现的两种致命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把美国视为终极敌人,从而陷入“敌我叙事”的战略陷阱。今天的美国,确实是我们的头号竞争对手,但它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困境。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美国的联邦债务将在未来十年持续上升,政治极化带来的社会撕裂加剧,制造业回流计划也进展缓慢。一个被内部问题拖累的国家,难以对外投射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把所有战略资源都用在与美国的对抗上,可能会错失宝贵的发展机会。

第二个错误,更为危险的错误,是“过度自信”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和幻想。这种幻想表现为:以为产业升级只靠资本推动,认为砸钱就能创造高科技。看看近年来那些倒闭的AI和新能源初创公司,尽管烧掉了数十亿的投资,但依然没有真正能够打的核心技术。背后是对制造业根基的忽视,是一种危险的“脱实向虚”的倾向。还有一种幻想,是认为中国已经强大到可以随意制定“国际规则”,却忽视了这些规则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实力支撑。

那么,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呢?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国家,而是一种思维上的“路径依赖”和认知上的“战略惰性”。它是一种“失去判断力的惯性和幻想”。这个敌人,隐藏在我们自己的内部。它让我们在取得一点成绩后自满,忘记了我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它让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错误地定义敌人,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它还会让我们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选择一条看似容易走,但却是错误的道路。

半个多世纪前,毛主席带领我们看透了苏联,走出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拥有那样的清醒和勇气,深刻审视并认知自己。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产阶级的扩大,让全体人民形成稳定的预期。

这一切的核心,是要形成“自我循环的长久生命力”。

这不是关于打败谁的问题,而是关于我们是否能够变得更强大、更健康、更具韧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陶... 《——·前言·——》 陶谦在临终时,将三员猛将交给刘备,原本这应该是他稳固徐州的有力保障,但刘备...
原创 为... 1852年9月,太平军对长沙南门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尽管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清军最终逐渐稳住了防线,太...
原创 苏... 苏联公告撕碎日本幻想:原子弹竟是“虚晃一枪”? 【前言】 当东京街头响起天皇终战诏书时,没人想到这份...
原创 赵... 赵构对岳飞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我们通常知道岳飞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但事实上,背后...
平均220万美元 中国内地高净... 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高净值人群对艺术品的投资仍逆势增长。 11月13日,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
原创 汉...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正式实施废史立牧政策。从此以后,朝廷任命州牧成为汉末各地大军阀的标...
原创 杨...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传说中的美人,名叫杨玉环。她不仅拥有令人惊艳的容颜,更因其美貌成为了四大美女之一。...
原创 最... 说到清朝的恭亲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恭亲王奕?——他是近代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清朝道光帝的儿子,咸丰...
原创 清...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朝军事和行政体系的基石,长期被认为是保持国家稳定和国力的重要支柱。表面上,这一制度...
原创 朱... 金庸的江湖世界,恩怨纠葛通常局限于个人之间,很少涉及到门派之间的激烈斗争。然而,在《倚天屠龙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