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对岳飞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我们通常知道岳飞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但事实上,背后少不了赵构的指示和参与。 在赵构刚登基的一段时间里,他确实对岳飞有所支持。那时,南宋刚刚建立,局势尚未稳定,赵构需要像岳飞这样忠诚且有能力的将领来稳定政权。然而,随着南宋逐渐稳固,赵构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最终他下令杀害岳飞,原因也开始逐渐显露。
那么,赵构为何最初重用岳飞,后来却又亲手除掉他呢? 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命令谁死,谁就必须死。赵构的态度也正是如此。对他来说,岳飞的任务已经完成,因此他认为岳飞必须死。 岳飞在宣和四年(1122年)应征入伍时,北宋尚未灭亡。等到赵构即位,南宋建立之后,岳飞上书高宗,劝说他不要一直南逃,而应该趁着金兵在中原没有立足之机时,率军北伐,收复失地。从岳飞的上书内容来看,可以看出,他的主张并不为赵构所欣赏。岳飞所提的建议,实际上与当时赵构的战略选择不符。与北宋末年的李纲相似,岳飞虽然有名气和能力,但始终不被统治者所喜爱。 岳飞的上书被赵构拒绝,甚至因越职被剥夺了官职,赶出了军队。但即便如此,岳飞依旧坚定支持北伐,依旧对抗金兵,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没有被忽视,反而越来越为赵构所重视,特别是在金兵南下,对赵构构成威胁时,赵构急需像岳飞这样坚定的主战派来为自己守住江山。 因此,在赵构初期的统治中,岳飞因抗金有功而逐渐被提拔重用,这在动荡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岳飞在这种复杂局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赵构能站稳脚跟的关键之一。 然而,随着南宋的局势逐渐稳定,赵构开始逐渐对岳飞这种主战派心生忌惮。虽然岳飞帮助赵构稳住了国家的半壁江山,但这些主战派的存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如果他们得罪了金人,甚至可能导致赵构自己处于险境。而且,赵构深受赵匡胤家族的影响,赵家从来不喜欢掌控军队的武将。赵匡胤时期就有过不少为了防止内乱、削弱武将权力的做法。因此,赵构对有军事权力的岳飞感到威胁,毕竟,赵家历代更害怕的是内忧,而非外敌。另外,岳飞在政治上的考虑也显得较为单纯,他专注于北伐,却未能充分理解当时赵构的战略思维,尤其是在迎回徽、钦二帝的举动上,激怒了赵构。在赵构看来,岳飞与他并不在同一条路上。如果赵构与金人达成和议,那么岳飞这样的主战派将变得毫无用处。 因此,赵构最终决定除掉岳飞,这不仅是因为岳飞在军事上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因为他在政治上的立场与赵构越来越不合。在赵构的眼中,岳飞的存在,最终变成了他治理国家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