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正式实施废史立牧政策。从此以后,朝廷任命州牧成为汉末各地大军阀的标准职位。例如,兖州牧由曹操担任,冀州牧是袁绍的职务,荆州牧是刘表所掌管,而豫州牧则由刘备担任。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汉末的另一位大军阀袁术,直到去世都没有得到东汉朝廷的州牧任命。这个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讲讲其中的缘由。
自从州刺史在各地设置了固定治所以来,州成为东汉时期地方的最高行政区划,而州刺史也成了地方上最重要的官职,地位极高。与之相对,州牧也属于重要官职,等级上与州刺史类似。具体来说,州刺史的品级为秩二千石,这个级别与太守、国相、大长秋(通常由宦官担任)以及一些杂号将军相当,所以它是地方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 因此,东汉时期的官场便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惯例:当某个官员的官职级别超过秩二千石时,通常就不会再让他出任或者兼任州刺史这一职务。这个惯例几乎贯穿了整个东汉时期,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才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在曹操成为权力中心之前,朝廷依旧沿用了这一惯例,官职的任命也受到这一规则的限制。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驻洛阳,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并拉拢人心,他向朝廷上表,任命了汝南袁氏的代表人物袁术为后将军。后将军这一职务的品级为秩中二千石,其级别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相等,比州刺史要高出两级。按照东汉的惯例,一旦一个官员被任命为后将军这样的高级职务,他就不能再出任州刺史或者新设立的州牧职务。虽然袁术因与董卓翻脸后逃往南阳避难,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直到最后宣布自立为帝之前,都没有辞去后将军这一官职。正因为如此,袁术始终未曾得到东汉朝廷的州牧任命。即便如此,袁术后来仍然自封为扬州刺史和徐州伯,但这两个头衔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算是他自封的虚名,属于伪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