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曾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帝国,疆域达到1300多万平方千米。但令人疑惑的是,明明距离朝鲜半岛如此近,为何清朝没有直接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是对其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呢?
朝鲜半岛三面被海洋包围,只有北面与亚洲大陆相接。半岛上有两个国家,位于北部的朝鲜,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排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第二十三位;而南部的韩国面积约为10.33万平方千米,排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第二十四位。 朝鲜半岛的地理条件并不十分险峻,没有像青藏高原那么高,也没有像天山或帕米尔高原那样偏远,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荒凉,也不像漠北那样严寒。换句话说,朝鲜半岛的地理并没有给清朝的征服带来太大障碍。如果清朝觉得朝鲜无足轻重、不值得动兵,那么为何满清(当时的后金)却曾两度出兵朝鲜呢? 建州女真刚崛起时,面临的是来自明朝、蒙古和朝鲜三方的夹击。在这三者中,明朝最为强大。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大明,后金在早期的战略重心是削弱蒙古和朝鲜的威胁。努尔哈赤采取了联姻政策,与蒙古各部建立关系,并且以军事手段击败了林丹汗部落。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大汗的努力下,蒙古问题得到了相对解决,而接下来,他们的目光便投向了朝鲜。 1619年,明朝出兵讨伐后金,而朝鲜则派遣一万军队帮助明朝。接下来,1627年,后金的天聪汗皇太极亲自指挥,率领三万兵力出兵朝鲜,这场战役被称为丁卯战争。当时的后金并没有吞并朝鲜的野心,主要是报复朝鲜在萨尔浒之战中支持明朝,同时警告朝鲜与大明划清界限。后金军队迅速攻占了朝鲜的都城汉城,朝鲜王室仓皇逃往江华岛避难。 江华岛位于黄海东部的江华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陆地仅约1千米,但海峡内有许多暗礁,航行十分困难。正是由于江华岛的独特地理条件,朝鲜国王李倧才能暂时躲过一劫。虽然后金军队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无法直接彻底征服朝鲜,但战争持续不到三个月,李倧最终向后金求和,愿意臣服。 此后,朝鲜虽然表面上向后金臣服,但在内心并没有完全放弃与明朝的关系。明金之间的对抗中,朝鲜也曾暗中支持明朝的抗金行动,令皇太极非常愤怒。为了彻底解决朝鲜问题,1636年,清朝国号改为大清后,皇太极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再次讨伐朝鲜。这次清军快速占领了朝鲜首都汉阳,朝鲜国王李倧最终投降。这一战被称为丙子战争,整个战役持续不到两个月。 按照常理,清朝应该将朝鲜并入自己的版图,但皇太极却出人意料地放过了李倧,并且与朝鲜达成协议。朝鲜不再是明朝的附庸,而是变成了清朝的藩属国。朝鲜的年号也从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从此以后,朝鲜王朝每年必须接受清廷的册封,并向清朝进贡,直至甲午战争清朝战败。 在清朝的统治下,虽然朝鲜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清朝的附庸。清朝将六十万朝鲜人押到沈阳,并掠走了大量的朝鲜物资,甚至带走了昭显世子(朝鲜国王李倧的长子)作为人质。这一切发生在明清对峙的关键时刻,清朝为了集中精力与明朝作战,不得不采取了这些措施,因此在朝鲜并没有驻兵,李氏朝鲜才得以存续。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在明清之间作出选择,最终引来了清朝的入关,清朝定都北京。接下来的百年,清朝忙于平定李自成余部、南明、三藩、郑氏等一系列叛乱,战事不断,直到乾隆时期,清朝疆域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千米的鼎盛状态。然而,随着列强的崛起,清朝由盛转衰。即便此时朝鲜依然在清朝的藩属体系内,但清朝再也没有派兵占领朝鲜半岛,也没有在朝鲜设省。因为相比起朝鲜,清朝需要更多的精力应对外部威胁。如果当时的李氏朝鲜并没有这么恭顺,或许早就被清朝纳入版图,成为其中一个省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