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清朝末年的巨富盛宣怀去世,他留下了超过1300万两白银以及其他各类家产。令人感到讽刺的是,42年后,他的儿子盛恩颐却因为贫困死于饥饿。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盛宣怀去世时,他为家族未来着想,提前安排了一切。他留下一份详细的遗嘱,其中包括两项重要要求:第一,自己去世后,葬礼不必过于奢华,应该从简,采取僧衣薄殓的方式;第二,他的遗产要交由专门的机构管理,所得收益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平均分配给五个子孙,另一部分则存入他创建的慈善机构——愚斋义庄,用于公益事业。如果按照他的安排进行,家族的财富和福运应该能够持续很久,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遗憾的是,盛宣怀的后代并没有按他指示行事。刚刚去世的盛宣怀家人便放弃了遗嘱中关于葬礼的要求,照当地的传统风俗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家中有了钱,亲戚朋友们决定大张旗鼓地办葬礼,炫耀一番,毕竟他们是首富的后代。葬礼的规模堪比国葬,抬棺的人多达80多人,整个队伍长达五公里,现场更是号召了大批巡警和卫士来开道,导致交通严重拥堵,成千上万的群众围观。这个葬礼足足举行了四个多月,花费了超过30万两白银,最终盛宣怀被安葬在江苏江阴马镇的老家。 对于这种奢华的葬礼,盛宣怀未曾想到,他的儿孙们根本没有遵从他的遗嘱安排,反而浪费了大量财产。而对于遗嘱中的第二条指示,后代更是完全偏离了原本的意图。为了确保遗产能够按照他的计划使用,盛宣怀曾特意找来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来监督,但谁知道李经方竟然直接把1300万两白银一分为二,一半存入慈善机构,另一半分给了盛宣怀的五个儿女。老爷子的真正想法并不是这样,他希望用这些白银作为本金来投资、做产业,最终将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家人。结果,家族的本金被分光,留下一堆不知该如何经营的资产,简直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当属盛宣怀的四儿子——盛恩颐。他出生时,盛宣怀特别请求慈禧为他起了个名字,以保平安吉利。由于深得父亲宠爱,再加上这个名字的特别由来,盛恩颐一生都过得非常得意。成年后的盛恩颐毫不顾忌家族财富,他整天沉溺于上海滩的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生活奢侈堪比浪子。父亲去世后,他更是没有人管束,放纵自己的欲望,纵酒、赌博、寻花问柳,堪称典型的富二代败家子。盛恩颐娶了11房姨太太,个个都有别墅、豪车和随行的男佣,生活奢华至极。 除了这些,盛恩颐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养马。他买了70多匹马,花费巨额饲养费。但最终,这个败家子也因为赌博而彻底破产。曾经的家族财富,全部被他挥霍一空。一次,在赌场上,他一晚上就输了100栋楼的财产,赌债依旧无法偿还。为还债,他甚至将家里珍贵的古董和玉器拿去卖掉。更糟糕的是,盛恩颐惦记上了父亲所创办的慈善机构愚斋义庄,怂恿兄弟们将其中的一部分钱也给分了。最终,除了后来分得的一些钱,家族的财富几乎被败光。盛恩颐也因此获得了民国第一败家子的称号。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完全适应不了上班赚钱的生活,最终贫困潦倒,流落街头。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了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两人都因贫困而窘迫,连公园的门票都买不起,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站在公园门口张望。 金钱再多,如果不珍惜,也会化为乌有。到了1958年,盛恩颐家已经贫困到几乎一无所有,躺在曾经属于自己的大宅中,饥饿得几乎快要死去,最后也在孤独和贫困中慢慢去世。盛恩颐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教训。如果非要归咎于某些原因,那便是过多的财富未能教会他们珍惜,也让他们不再努力。正如古人所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