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立从大禹开始,经过一代代传承,王位继承始终是正统的流传。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再到太康,王位一直没有中断。而伯益、后羿、寒浞这些人物,只是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虽然也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但与夏朝的真正传承相比,他们的影响微不足道。 上文提到过,后羿在太康外出打猎期间,趁机篡位,夺取了王位。没过多久,寒浞也通过后羿提拔的机会,杀死了后羿,抢走了他的妻子,并成功掌控了夏朝的王位。寒浞的恶行虽然十分显眼,但在夏朝的历史中,也不过是短暂的一页。 太康失去王位后,流落到洛水以南,他过着游猎的生活。虽然基本的生存问题不成问题,但心中的痛苦和愧疚日益加重,尤其是王位的失落让他倍感压抑。心中一直想着如何夺回失去的王位,然而因人手不足,最终未能成功,积郁成疾,不久后去世。
太康去世后,夏朝的贵族和官员们陷入了迷茫,缺少了主心骨。为了防止夏朝彻底散崩,他们选择推举太康的弟弟仲康继位,在斟寻一带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朝廷。然而,这个小朝廷最终也没能长久,仲康很快去世。仲康的儿子姒相陷入困境,最终只能依靠东方的一些诸侯和势力的支持,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 而寒浞则没有放松警惕,依旧考虑如何彻底消灭夏朝的残余势力,统一天下。他采取分化和消灭敌人力量的策略,先后攻占了斟灌和斟寻,削弱了夏朝的支持基础。随后,寒浞兵分三路围攻姒相所在的帝丘,企图一举斩草除根。姒相虽然带领城中的人拼命抵抗,但最终未能抵挡住,帝丘被攻破,姒相战死。 尽管姒相死于战斗,但他的妻子缗却奇迹般地从一处墙洞逃出。当时她已经怀孕,历经重重艰难终于逃回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南),在那里,她生下了姒相的遗腹子少康。 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任王,出身显赫。他的母亲从小就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几乎按照特种兵的标准培养他。少康的成长环境类似金庸小说中的慕容复,从小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并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他每天都在琢磨着复国之事,心中满怀复兴夏朝的愿望。 然而,复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少康面对的并非简单的打仗,而是关系到家族存亡的重大问题。复国不仅需要雄厚的财力,还需要强大的力量,而少康当时并没有这些资源。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他身为夏朝后代的身份和家族的历史荣光。少康决定利用这些优势,广泛结交寒浞的敌人,把自己的势力逐渐壮大,并通过获取人民的支持,削弱寒浞的力量。 于是,少康开始以大禹的名义,广泛施恩,争取人心。他对劳苦的百姓说道:我祖上太康虽然做了许多不靠谱的事,给大家带来了苦难,但他也为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近,我一直梦到他在祖宗面前忏悔。少康接着说:今天我召集大家来,除了替太康道歉,还准备为他赎罪。或许你们也知道,太康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他造成的祸害仅仅局限在宫内,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生活。但寒浞就不同了,他不仅自己是个恶人,还带领了一帮害人的歹徒,做出许多反社会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忍受的?我看着都看不下去了! 听到少康的话,民众中有人回应道:你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我们跟着你起义吧?看在你祖上大禹的份上,我们愿意跟你一起行动,你只需要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少康答道:你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紧紧团结在我的周围。我并不是要搞个人崇拜,而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把寒浞那帮畜生拉下马。 民众考虑后,认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便同意了少康的请求。 随着人民的支持,少康终于凑齐了军队,然而,在指挥上仍然有很大不足。幸运的是,许多曾随他祖上逃亡的旧臣得知他要起兵复国后,纷纷前来与他会合。这些旧臣认为,寒浞的败亡已成定局,少康年轻有为,跟随他有可能恢复过去的荣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低风险的政治投资,自然不会错过。不过,即便如此,少康并没有急于起兵。虽然他已积累了一定的力量,但寒浞仍未露出致命的破绽。如果贸然行动,胜利的代价可能会极其沉重。好的猎手懂得等待最佳时机,而这一时机并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寒浞在长期的暴行下,终于让民众反感,对他的统治越来越不满,推翻寒浞的呼声此起彼伏。 于是,少康趁机联合夏朝旧臣伯靡,带领复仇之师,攻占旧都,最终灭掉寒浞及后羿的故乡有穷国,成功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位,建立了阳夏作为新都,重新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在少康的领导下,天下渐趋安定,文化繁荣,各部落团结一心,夏朝再次迎来了盛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兴命名的时代——少康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