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政权,自己自立为王,建立了李氏王朝。第二年,按照明太祖的命令,他将国家的名称改为朝鲜。李氏王朝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而李熙则是这个王朝的第26任国君,见证了朝鲜从内忧外患到最终灭亡的全过程。
李熙出生于1852年,原名李命福,是王室旁支李罡应的儿子。当时,朝鲜王宫的子嗣较为稀少,李罡应看到李命福有帝王之相,于是积极为他谋划未来,希望他能够成为国君。李命福还年轻时,王宫里的君主哲宗李昪已年近不育,但无子继位。李罡应为了让儿子入宫,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争取当时王宫中的大妃神贞王后的支持。1864年,哲宗李昪去世,因没有儿嗣,大妃赵大妃便收养了李命福并立他为王。于是,12岁的李命福被册封为朝鲜的国王,改名李熙。李熙的即位,是在清朝同治皇帝的认可下完成的。 然而年幼的李熙并未掌握实际的政权,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大妃赵大妃手中。李罡应则为李熙提供政治辅导,试图帮助他夺回控制权。但李熙并未按计划进行改革,反而沉迷于享乐,这让他的父亲李罡应十分失望。1866年,赵大妃开始归政,李罡应逐渐掌控大权,但李熙依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君主,实权由李罡应和大妃赵氏家族控制。 随着朝政的变化,李罡应为李熙挑选了一位合适的妻子——来自贫寒家族的闵妃。闵妃聪明机智,深得李熙宠爱,逐渐积累了足够的政治力量,成为了朝鲜实际的执政者。到了1873年,闵妃利用李罡应失势的时机,策划了李熙亲政,并借此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李罡应被削弱或罢免,闵妃的亲信们则接管了朝鲜的重要职务,闵妃成为了朝鲜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然而,国内的政治不安定,并且外有强敌——日本。1875年,日本的军舰侵入朝鲜,李熙和闵妃选择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从此朝鲜开始实施亲日政策,逐渐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朝鲜人民对此深感不满,发起了多次起义,而李罡应的亲信安骧永等人也趁机谋划推翻闵妃和李熙,支持李熙的庶子李载先。虽然这一兵变最终失败,李载先和其他密谋者被处死,但朝鲜的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闵妃的政权被推翻。她被迫逃亡,李熙失去权力,李罡应再次掌控朝政。日本借此机会加强了对朝鲜的干涉,并且要求朝鲜政府处理内乱问题。清朝决定派兵帮助朝鲜,并且派遣袁世凯和丁汝昌等人入驻汉城,帮助镇压朝鲜的内乱。闵妃被清军迎回宫中,然而朝鲜的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1884年,朝鲜的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闵妃和李熙试图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恢复政权,甚至将闵妃的表妹嫁给了袁世凯,但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李熙在困境中仍然拼命寻求俄罗斯的帮助,试图通过与俄罗斯结盟来对抗日本的压力。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屡战屡败,清军和日军都相继出兵干预朝鲜事务。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李熙企图牵制日军,但日军在丰岛海战中战胜了清军,甲午战争爆发,朝鲜的命运陷入了更大的危机。1895年,李熙在日军的威胁下不得不签署了与日本的条约,彻底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随着朝鲜国力的进一步衰退,李熙和闵妃的地位愈加被削弱。1897年,李熙虽然宣布自己改年号为光武,并建立了大韩帝国,试图恢复朝鲜的独立和尊严,但在日本的压力下,朝鲜仍然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中。李熙虽成了大韩帝国的帝王,但他依然不过是一个傀儡。 1905年,朝鲜被迫签订《日韩保护协约》,彻底失去了自主权。此后,李熙开始在国内反对日本的统治,但这些反抗都遭遇了强烈镇压。1907年,李熙被迫宣布退位,由其皇太子李坧代为处理国事。最终,1910年,韩国与日本签署《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李熙晚年的生活极为痛苦,他一生都在王朝的动荡中度过,最终在1919年去世。李熙的死激起了朝鲜人民的强烈愤怒,成为了朝鲜反日独立运动的导火索,历史上被称为三一运动,朝鲜人民要求争取独立的声音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流亡中国的朝鲜义士在上海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成为韩国开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