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纳粹思想荼毒的巴西,二战爆发后,是如何加入同盟国的?
创始人
2024-11-02 03:09:19
0

原标题:曾受纳粹思想荼毒的巴西,二战爆发后,是如何加入同盟国的?

上世纪30年代,巴西曾是受纳粹思想荼毒最深的国家之一,当时巴西拥有的纳粹党员曾一度超过4万人,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多的。时任巴西总统的瓦加斯于1937年时所颁布的新宪法便是向德国法西斯借的模板。而希特勒也一直对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两眼放光。1933年至1938年,德国都是巴西棉花、咖啡以及可可豆的最大购买商之一。且贸易上的往来也扩展至军事领域,1938年3月,巴西跟以生产大炮出名的德国军火公司克虏伯签订了价值5500万美元的军事订货合同,加速了巴西军事的现代化进程。

法西斯于巴西的渗透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物证。在巴西北部亚马孙流域的加里河畔,仍旧树立着带有纳粹标志的墓碑,那是1935年法西斯探险队对亚马孙进行考察时,科考队成员不幸遇难后留下的。在圣保罗州内陆小镇阿雷格里堡,废弃的大型农场曾经为纳粹所有,农场中所有的砖块皆有着纳粹的标志。而在德国移民大量聚集的巴西南部,纳粹的遗迹更是不难发现。

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对这一切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因为巴西在大西洋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北部城市纳塔尔跟非洲之间的距离就只有两千多公里,是美洲离非洲最近的地点。不过那时的美国战机还不具备直飞欧洲的能力,因此,掌握纳塔尔这个战略要害是美国参加二战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罗斯福派出了时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前往巴西示好,在里约热内卢受到了热烈欢迎。也许是马歇尔惊人的口才,也许是巴西对美国军事援助的强烈觊觎,巴美两国于军事领域的合作构想一拍即合,马歇尔的里约之行给之后美国于巴西设立军事基地打下了基础。

二战爆发后,为不触怒队伍愈加庞大的反法西斯阵营,同时也避免刺激德国以及巴西国内高达100万人的德裔居民,瓦加斯政府最终选择中立。尽管战火暂未烧至大西洋,但罗斯福已经急不可耐地要跟巴西实现“当年大明湖畔”的约定。

1940年上半年,纳粹德军于欧洲战场占据上风,所以巴西并不想割断跟德国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巴西对美国也存在前车之鉴式的戒备。1940年下半年,纳粹德国于大不列颠战役失利,巴西很快便明确了他们“弃德投美”的对外路线,最终向美国开启了大门。在八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美军的物资就已经从迈阿密起飞,在纳塔尔经停后前往非洲对英军进行支援。除此之外,巴西还积极拥护《大西洋宪章》,宣布跟美国进行联合海上巡逻护航。

在纳粹德国看来,巴西跟美国的结盟就是一场背叛,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对巴西船只进行攻击。被击沉的船舶除了载有无辜百姓的客轮外,还包括运有巴西士兵的运输船。短短两个月内,将近20艘巴西船只被击沉,遇难人数超过一千人。

袭船事件发生几天以后,巴西东北沿海的沙滩上出现了大量遇难者遗体跟船只残骸。以巴西学生联盟为首的抗议民众走上街头,强烈要求政府对德国宣战,同时对德国驻巴西领事馆、德国人开的商店和报社进行攻击和破坏。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再加上对战势有了清醒全面的认识,瓦加斯政府最终于1942年8月31日对德意宣战,并在跟美军协商以后,向欧洲战场派出陆地部队,也就是后来在亚平宁山脉协助美军解放意大利的巴西远征军。

希特勒十分藐视巴西出兵的决定,甚至嘲笑说:“巴西人如果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就连蛇也能够抽上一斗烟。”而这句嘲笑最终成为巴西远征军的标志:一只叼着烟斗的眼镜蛇。来自巴西的“眼镜蛇”不仅抽起了烟,还俘虏了2万名德国和意大利战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的国母,皇后的身份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贤德淑良的皇后,如...
原创 李...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最初敢于为民请命,有学问又很正直,还与康熙皇帝...
原创 吕... 1735年,58岁的雍正突然暴亡,死因一直是个谜。 民间传闻,他其实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吕四娘给割去...
原创 李... 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 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
原创 回...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皇位的由他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 鉴于当时载淳年幼,生...
原创 顺... 历史的误区在于,我们常常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几百乃至几千年前的历史。 现代人23岁大多还没结婚...
原创 胡... 胡宗宪靠山倒台后,向嘉靖皇帝献上白鹿,摆脱危机 胡宗宪既是抗倭功臣,又是奸相严嵩的间接党羽。胡宗宪的...
原创 大...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杭州两任知府——马宁远和高翰文,似乎干的都比较失败。前者被利用炸...
原创 明... 前言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获,成为了继北宋末年徽钦二圣被俘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被敌人俘获的...
原创 明... 在明朝的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争不断。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两个名字尤为显眼——李自成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