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与复旦大学省校合作课题“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10月27日在太原市博物馆召开课题结项评审会。该课题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安介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我市考古专家常一民研究员名家工作室共同研究。这是我市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太原城市魅力的积极实践,也是我市深化省校合作、加强市校合作、积极借力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助力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举措。
省校合作开展以来,“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课题,是太原市赴上海入校对接后首批确定的合作课题项目。此次的课题结项评审会,来自历史、地理、水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审了课题研究成果。安介生与常一民分别介绍了研究成果。历史地理方面,课题组提出了山地路线与河谷路线这两大山西高原早期开发范式,具有重大学术创新意义。同时,重视发挥唐诗、宋诗在开展水环境变迁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价值,有力拓展了史料边界。考古方面,主要对史前至秦汉时期的昭余古湖从地理环境、考古调查、历史文献等方面开展研究,系统梳理太原盆地史前至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演变过程,重点揭示昭余古湖与汾河在区域环境变迁中的交互作用。在阳曲县发现了多处文化遗迹,特别是在古城村发现了一个夏商大型文化遗址。对战国秦汉时期的狼孟城展开调查,确认狼孟古城是阳曲地区最早的城池之一。
专家组听取课题组汇报、研读成果内容后,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做法、亮点成绩突出,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效益良好,是一项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下一步,合作双方将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书稿体例,促进考古成果与历史地理研究成果有机结合,在深化研究和成果宣传运用方面继续携手。(陈辛华)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