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28日,超过二万一千名红军战士从甘肃靖远县虎豹口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肩负着打通国际通道的重任。
那时,西北高原已进入寒冬,风雪肆虐,寒气刺骨。西路军的战士们穿着夏天的单衣,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衣物早已破烂不堪,冻得手脚麻木,耳朵和手指被冻坏,甚至拉不开枪栓,战斗力大大下降。
同时,后勤补给严重不足,许多物资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枪支和弹药尤其短缺。每三名战士才配备一支枪,而每支枪平均只有六发子弹。此外,西路军主要由步兵组成,而敌人马家军则以骑兵为主,且骑兵数量占据绝对优势。
尽管条件艰苦,西路军依然顽强地与强敌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
西路军的主力由红5军、红9军和红30军组成。红5军人数较少,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上连一个师的兵力都不到。红9军和红30军则是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红9军中有两个被授予荣誉称号的主力团,红30军更是有三个荣誉团:第263团被称为“能攻钢军”,第265团是“夜老虎”,第268团则被誉为“能守钢军”,这三个团组成了88师。
在古浪,红9军因轻敌而被马家军包围,虽然成功突围,但损失惨重,战斗力大打折扣。于是,西路军的歼敌任务就交给了88师。
为了支援在古浪失利的9军,88师师长熊厚发带领268团向东返回,剩余部队则由师政委郑维山带领继续西进。
郑维山,河南省新县人,出身贫寒。小时候他只能读一年私塾,然后便为地主放牛。受父亲郑国麒的影响,郑维山12岁便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加入童子团。15岁时他加入红军,担任班长、分队长、连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务。1934年,年仅20岁的郑维山成为红30军第88师政委。
他担任政委后,率领部队取得了许多战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夜袭陇南五里墩,击溃了敌军四个团,俘虏了300余人。战后,部队纷纷传颂郑维山是个胆略过人的猛将。
此后,郑维山带领部队参加了多场重要战役,展现出“近、快、猛、狠”的战斗风格。
1936年12月初,西路军西进至四十里铺至山丹地区,徐向前和陈昌浩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西路军在当地开辟河西根据地,并牵制马家军的兵力。由于西路军在河西的阻击作用,成功地牵制了敌人,使得河东的形势对红军有利。与此同时,张学良、杨虎城也同意支持抗日,表示会劝说蒋介石采取抗日立场。
但河西地区地形狭长,气候寒冷,缺乏粮食和物资,而且这里的回汉杂居,很多人家与马家军有联系,对红军的政策不了解,因此要在此建立根据地困难重重。
不久,西路军就遭遇了马家军的猛烈攻击,蒋介石派遣了三十个师的兵力前来增援。四十里铺迅速成为了血腥的战场,郑维山以88师的两个团与敌军五个团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八个昼夜的战斗,歼敌八百多人,最终取得了一场胜利。
然而,马家军在惨重的损失后改变了战略,转向永昌西部,企图切断西路军与山丹的联系,分割包围红军。88师急速赶到水磨关,击溃了敌军的迂回攻击。接着,88师又回到永昌,连续击退了马家军的五个旅和四个民团的攻势。
但随着战斗的持续,88师的兵力急剧下降,到达了极限,战斗力大幅削弱。
12月12日,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起义使得河东局势紧张,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创建河西根据地的计划,命令西路军撤回东进,配合“西安事变”的解决。
接到命令后,西路军的士气高涨,但这一局面很快发生了变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央军委再次下令西路军继续西进。此时,西路军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战士们的体力和装备几近耗尽,但为了支援河东的红军,西路军全体将士决定继续与马家军展开决战。
1937年1月12日,马家军集中四个旅和民团对高台发起猛烈进攻,驻守高台的红5军与敌军激战七昼夜,最终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红5军几乎全军覆灭。同时,西路军的骑兵师在途中遭遇敌军包围,大部分兵力损失,师长黄彦俊和政委秦坚道也英勇牺牲。
此时,西路军的总兵力已损失过半,剩余的只有一万多人。西路军总部设在临泽南部的倪家营子,为了保护总部,郑维山率领88师与马家军的六个旅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血战,尽管击毙了大量敌军,但最终自己也陷入了困境。
此时,陈昌浩下达了突围命令。西路军成功突破了敌军封锁,经过一番激烈战斗,于2月21日晚突围成功。
之后,西路军在甘肃南部的西洞堡、龙首堡一带停顿,郑维山提出,唯一的生路是突围至祁连山,准备重新东返。然而,中央并没有下达东返的命令。经过反复考虑,陈昌浩决定重返倪家营子,继续争取在当地建立根据地,但这也让西路军再次陷入了马家军的重围。
面对敌人的围攻,西路军的战士们没有枪弹,只能用梭镖、大刀、石块与敌军拼搏。兵力日渐枯竭,连重伤员也被动员参战。经过七天激战,西路军再次突围,朝祁连山方向转移。
在掩护总部和伤员的战斗中,9军政委陈海松英勇牺牲,而265团政委黄英祥则在郑维山怀中倒下,死前仍然提醒他要继续战斗。
郑维山带领部队最终突破重围,脱离了困境,但他的身体已经伤痕累累。
重回祁连山后,西路军一度重新安顿,然而,数月后,郑维山回忆起当年战友的牺牲,激动得泪如雨下,誓言要为他们复仇。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郑维山带领解放军第63军在兰州展开战斗,最终成功解放西北。战后,郑维山登上兰州城垣,遥祭牺牲的战友,完成了他心中的誓言。
几十年后,郑维山在接受采访时,依旧深情回忆起当年的悲壮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