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儿子朱标去世后,并没有直接从自己的其他儿子中选立太子,而是决定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这个决定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朱元璋深爱朱标。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而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关系也非常深厚,马皇后在困境中与朱元璋共度难关,因此朱元璋对马皇后十分敬爱,对朱标更是寄予厚望,从小就开始对朱标进行培养。
朱标六岁时,朱元璋就安排了当时的著名大儒宋濂亲自教导他经典的儒家经义。当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他便立朱标为王世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朱元璋登基为帝,正式册封朱标为皇太子。在宋濂等名师的严格教诲下,朱标为人宽厚仁和,勤奋好学,深得朝廷与百姓的好评,甚至朱元璋也多次将国家事务交给他负责。与历代皇帝对太子的防范不同,朱元璋十分信任朱标,甚至将调兵权等重要权力交给了他。朱标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固,皇帝非常看重他,朝廷的大臣们也全力支持,而朱标本人也具备相当的能力。然而,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在巡抚陕西归京后的劳累中,突然生病,最终在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去世,时年仅38岁,正值壮年。 面对这一打击,朱元璋悲痛欲绝,失去了自己辛苦培养的接班人。作为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痛心疾首。在深深的悲痛中,他将对朱标的感情寄托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其次,朱允炆非常孝顺。朱允炆自小聪明好学,并且极其孝顺,这一点在朱元璋眼中尤为珍贵。朱元璋自己从小缺乏亲情,因此他非常重视这一点。每当朱标外出视察、劳累奔波后,朱允炆总是紧跟其后,悉心照料。甚至在朱标病倒时,朱允炆日夜守护在床前,不离不弃,因过度悲伤而身体消瘦。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后,心疼地安慰道:“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但你难道就不想念我吗?”这句话表露出朱元璋对这个孙子的疼爱与关怀。正是基于朱允炆的孝顺,朱元璋决定在同年九月正式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确立了他作为继承人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