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有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枭雄叫做桓温,他曾经气吞万里如虎,豪言壮语道:“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这番话听起来非常有气势,仿佛为他未来的霸业定下了基调。可惜的是,虽然“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都能让人“留名青史”,但对后代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流芳百世的人,后人提起祖先时,通常会带着自豪与荣耀,甚至能享受祖先的荣光;而遗臭万年的人,后代要么背负着羞耻,要么遭受骂名与歧视,活得如履薄冰。
提到历史上遗臭万年的人物,秦桧无疑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为宋朝的一位宰相,秦桧在金国入侵时,选择了投降求和的屈辱道路,甚至亲手将忠诚的岳飞构陷入狱,致使岳飞无辜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英勇死于狱中。秦桧的这些行为,使得他的名字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更糟糕的是,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改变了当时国家的命运,还在后世给他的后代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秦桧的后代——秦大士。虽然他的名字不如秦桧那么家喻户晓,但他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着值得一提的成就。秦大士(1715年-1777年),字鲁一,号涧泉,是秦桧的后裔。作为秦桧的后代,秦大士从小便遭受了外界的歧视与排挤。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求学欲望,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证明自己与那个“卖国求荣”的祖先有天壤之别。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秦大士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殿试。殿试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它更是一场直接面对皇帝的“大考验”。当秦大士步入乾隆皇帝面前时,乾隆一眼看到他的姓氏和籍贯,心中不禁泛起了疑云:“你是秦桧的后裔吗?”这不仅仅是乾隆对秦大士家世的疑问,也反映了秦桧的恶名实在是让每一个与他相关的人都难以回避。
此时,站在乾隆面前的秦大士心中也充满了忐忑。要是他如实回答,岂不是让自己辛苦多年读书的努力白费?而如果他否认了自己的祖先,除了可能被指控欺君之罪,秦桧家族的恶名也许会更深刻地烙印在他身上。那么,秦大士该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他没有慌乱,而是显得镇定自若。他微微一笑,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巧妙地回避了与秦桧的直接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他与祖先截然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而且还顺便恭维了一下乾隆皇帝。乾隆听后非常满意,最终秦大士顺利通过了殿试,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成为状元后的秦大士,步入了仕途,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秦桧的后代,所有人都会密切关注他的每一步。因此,秦大士在每一个职位上都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小心谨慎。他不仅在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还担任了科举考试考官等职务。在每一项工作中,他都保持清廉奉公、克己奉职的态度。尽管他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秦桧的恶名依然没有从他身上抹去。
有一天,秦大士决定前往杭州岳王墓,亲自向岳飞的英灵表达敬意。站在岳飞的墓前,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他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在那一刻,他既为祖先的罪行深感羞愧,又对岳飞的忠诚和英勇深深敬仰。面对这份沉重的负罪感,秦大士最终写下了两句感人至深的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祖先秦桧罪行的深刻忏悔,也抒发了他对岳飞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