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有一句话叫做:“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意思是国家即将衰亡时,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隐退,而一些奸臣则会得宠。乱臣贼子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有时甚至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在战国时期,也有不少这样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要聊的正是其中五位最为著名的“乱臣”,除了郭开,你还知道哪些呢?
一、郭开(赵国)
郭开是赵国的奸臣,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继位后,郭开通过陷害赵国名将廉颇,使得廉颇失去了赵国的信任,最终客死他乡。之后,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即位。公元前229年,秦国派王翦等人进攻赵国,赵王迁则派李牧出征抵抗。但是,郭开却被秦国收买,再次陷害李牧,最终李牧被冤杀。李牧死后,赵国的抵抗力量瓦解,最终被秦国灭亡。从这个角度看,郭开可以说是导致赵国灭亡的关键人物之一,破坏力极大。
二、子之(燕国)
子之是燕国的权臣,燕王哙继位后,子之被任命为相国,权力很大。燕王哙晚年不问政事,完全依赖子之的安排。子之不仅获得燕王的高度信任,甚至在燕王的建议下,曾打算将王位传给他自己。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局面,引发了燕国内部的冲突。为了对抗子之,燕国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发动了内乱,趁机攻占了燕国领土。最终,齐国抓住燕国动乱的机会,派兵入侵,杀死燕王哙和太子姬平,燕国一度被齐国占领,局势极为混乱。
三、后胜(齐国)
后胜是齐国末期的宰相,他在齐王建的宠信下,掌控了齐国的政治。秦国知道后胜贪财,便送来重金拉拢他。后胜的家族和亲信也与秦国勾结,共同劝说齐王不要援助其他国家。正因为后胜的不作为,导致齐国错失了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机会。当公元前221年秦国大举进攻齐国时,由于国内混乱,军心涣散,齐国的抵抗力极弱,最终不费多大力气就被秦国灭亡。齐国百姓甚至编了一首歌谣:“悲耶,哀耶,亡建者胜也!”这便是讽刺后胜和齐王建的“愚昧”决策。
四、李园(楚国)
李园是楚国的权臣,本是赵国人,后来投奔楚国。楚考烈王长期没有继承人,李园通过将妹妹李嫣嫣嫁给春申君黄歇后,又将其送给楚考烈王,生下儿子熊悍。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逐渐篡夺了楚国的大权。他不仅暗中谋害春申君黄歇,还打压其他权臣,以确保自己独揽大权。然而,李园最终未能享尽荣华。《列女传》中记载,楚考烈王的遗腹子—楚王负刍后来杀害了李园一家,立负刍为新王,彻底结束了李园的权力生涯。
五、嫪毐(秦国)
嫪毐,原名有争议,亦称摎毐,是秦国末期的权臣。他通过伪装成宦官,进入宫廷并与太后赵姬私通,育有二子。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掌控了极大的权力。赵姬宠信他,使得嫪毐逐渐介入朝政,并通过收买许多宾客和仆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随着秦王嬴政逐渐长大,嫪毐担心自己的秘密会被揭露,因此策划了刺杀秦王的阴谋。最终,嫪毐的阴谋被揭发,他盗取了太后的御玺,发动兵变,史称“蕲年宫之变”。然而,嫪毐很快被捕并处死,秦国也因此受到重创。
这些历史人物,都因其个人的贪婪与权力欲望,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或灭亡。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奸臣的破坏力往往超乎想象,他们不仅能够腐蚀国家的根基,还可能加速整个社会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