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定都永安后,洪秀全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开始大量封王,设立了五等王爵,总计有2700多名王爵。由于第五等王爵没有合适的名字可封,洪秀全便用各种列王称号代替,而这些封王大多是他的亲戚或信任的随扈,虽然其中许多人既无能力也无贡献,却享受着王位的荣华富贵。这些王爵的设立,让一些有能力的将领感到无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却得不到应有的荣誉。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便是太平军中的老将之一——曾天养。他原名曾天养,为了避开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的名字,改为曾添养。曾天养是广西桂平人,出身普通家庭,年约50岁时便投身金田起义,成为太平军的猛将之一。与廉颇、黄忠等名将一样,他属于老当益壮的类型,身材高大,英勇无畏。当时,太平军中称他为“飞将军”。
在太平军占领天京后,曾天养随赖汉英西征,并在田家镇大破清军,名声大振。随后,他南下与清军对抗。在1854年1月,他率军围攻庐州,并逼迫曾指挥清军炮轰南王冯云山的湘军猛将江忠源跳河自杀,这一事件震惊了清朝。同年2月,曾天养再度逼迫湖广总督吴文镕全军覆没,吴文镕也自杀身亡。
然而,太平军并未能一帆风顺。在湘潭一战中,曾天养的朋友林绍璋的主力被曾国藩的水师摧毁,太平军未能进入湖南。此时,曾天养怒不可遏,决心孤军死守岳阳,凭借天险抵御敌军。在这场战斗中,曾天养成功击败了湘军水师名将褚汝航和绿营将领陈辉龙,令曾国藩十分痛心。
然而,曾天养的傲气和急躁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1854年11月,他与湘军主力激战,曾国藩集结了大量兵力,包括满族将领塔齐布的马队助战。年迈的曾天养,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一见塔齐布便直接冲入敌阵,试图挑战塔齐布。此时,曾天养的部下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他孤军深入,与塔齐布的亲兵展开激烈搏斗。最终,曾天养被敌军乱刀砍死,首级被示众。
此战后,太平军士气大跌,迅速溃败,曾国藩大获全胜,清军收复了曾经失去的土地。石达开的兄长石祥祯得知曾天养死讯后,命令全军为其守孝六天。从此,太平军再也未能突破湖南,曾天养的牺牲也成为了太平军失去这块战略要地的转折点。
曾天养的死,给所有将领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位将领如果过于急躁,容易陷入不理智的冲动,最终导致失败。这正是《孙子兵法》所提到的“将帅五危”,即:只知死拼可能被杀,贪生怕死会被俘,急躁易怒无法忍耐,过于廉洁易受侮辱,过度保护百姓会造成困扰。将帅的这些缺陷,可能导致整个军队的覆灭,给其他将领提供了警惕。
曾天养自金田起义时便为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在封王制度下,他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与那些没有战功的亲信王爵相比,曾天养的才能被忽视,最终未能获得真正的荣誉。后来,曾国藩俘虏了李秀成,并提到曾天养时,讽刺太平天国无法识才用人,连那些毫无能力的亲信都能得到重用,而真正有才能的将领却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