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做皇帝的臣子,看似光鲜,工资高,荣誉多,但实际上是高危职业。遇上昏君或暴君,稍有不慎就可能满门抄斩;就算是遇到明君,挨骂、挨打、被贬也是常事。而最难做的,往往是开国皇帝身边的开国功臣。
开国臣子承担最艰苦的任务,可以说是“亡命之徒”。任务成功了,也不能稍微得意,因为功高容易招来皇帝忌惮,稍有张扬就可能成为被猜忌的理由。即使安分守己,也难以完全避免被杀的命运。唐朝的八大开国功臣中,李渊杀了三个,李世民斩了四个,剩下的一位命运如何,可见一斑。
先说前七位功臣:
刘文静,早年为隋朝官员,遇到李渊时,他看出李渊有大志,便主动结交。他认为李世民极具才能,堪比汉高祖、魏太祖。李世民也认可他的见解,在刘文静因与李密关系被关时,还特意请教他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提出顺应时势、高举义旗、屯兵的建议,甚至在背后怂恿裴寂谋反。大唐建立后,李渊对他心存猜忌,加上裴寂的诬陷,武德二年(619年)被杀。李世民登基后为他平反,唐宣宗时入凌烟阁。
杜伏威,原为农民起义军领导者,武德二年归顺唐朝,获赐姓李,为大唐效力四处征战,功勋显赫,被封为太子太保,为大唐第四号人物。但在去长安的途中,江淮军反叛,他最终暴卒(据《新唐书》记载可能中毒)。
阚陵,杜伏威的义子,与王雄诞并称双雄,在江淮军中威望很高。杜伏威死后,阚陵被卷入辅公祏的诬陷中,不久被杀。两人的死亡既有部下阴谋,也与李渊的猜忌有关,开国皇帝不希望手下大臣掌握过多兵权。
罗艺,隋朝左监门将军之子,早年立下战功,归顺唐朝后封燕郡王,但因与李建成有私交,被李世民怀疑图谋不轨,最终在未等唐军到达前被部下杀害。
张亮,曾随徐世勣,后入秦王府,为李世民出生入死。玄武门事变前,被李元吉告发图谋不轨,虽受酷刑和威胁,始终不发一言。登基后被封右卫将军,但晚年因宠信术士,被指谋反,最终被处死。
侯君集,出身显贵,随李世民打天下,灭高昌有功,但私自发配百姓、抢掠财物,被李世民处罚,心生不满。后参与李承乾谋反,被处斩。
李君羡,参加瓦岗起义,归顺李世民,建国后受赏识,但因与女主武氏谶言关联,又恰巧官职、封号带“武”字,遭李世民猜忌,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被杀,武则天登基后平反。
薛万彻,八大功臣中唯一没有直接死于李渊或李世民之手。隋朝名门出身,曾效力罗艺,归顺唐朝后被招安。玄武门事变中属于李建成一派,兵败后逃入终南山。虽平安一阵,但因与房遗爱有关的事件,最终被处死。
综上所述,唐朝开国功臣大多经历了从极度荣耀到悲惨结局的巨大反差,真正印证了“伴君如伴虎”,开国臣子确实是最难做的角色。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