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刚加入汉军时,实际上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他在汉军中的第一个职务是“连敖”,也就是一个负责接待宾客的小军官。但后来,由于夏侯婴的推荐,汉王给了韩信一个更重要的职务——治粟都尉,成为一名中层军官,这也意味着韩信不再是毫无名气的新人。
萧何为何会特别看重韩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萧何眼光独到;第二个是他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识别出韩信的天赋。
我们先来看萧何的眼光。阅读《史记·萧相国世家》你会发现,萧何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能力,那就是卓越的眼光。在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担任的是“主吏椽”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县委办公室主任。萧何在这个职位上常常利用自己的职权保护刘邦。比如,当刘邦担任泗水亭长时,有一次他前往咸阳服役,许多人送给刘邦三百钱,而萧何却送了五百钱。
当时刘邦的能力尚未显现,而萧何就能从他身上看到潜力。萧何的工作能力也是非常出色,他做事有条理且精准。后来他担任了泗水郡卒史一职,在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尽管上级官员有意把他调去京城,他却谦虚拒绝了。而当刘邦进入咸阳后,众多将领都急着抢夺财物,而萧何却首先进入宫殿,保护了秦朝丞相和御史手中的法律文献、地理图册和户籍档案。这些资料后来成为刘邦了解天下形势的重要依据。
萧何为人低调且节俭,他常常把家产购买在贫苦的地方,居住的房子也不讲究,以免后代受到权贵的压迫。事实上,他的家族即使有四代因犯罪失去侯爵封号,但每次天子都会寻找机会,恢复他的家族封号,这种情况在其他功臣中是无法比拟的。
萧何的眼光确实非凡,他曾看出刘邦能够成就大业,所以无论是在刘邦还是秦帝国即将灭亡之际,萧何的判断始终精准。而他之所以看好韩信,正是因为韩信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
当韩信因夏侯婴的推荐成为治粟都尉时,他的上司正是萧何。韩信不仅要向萧何报告工作,还时常与他讨论自己的军事见解,甚至向萧何展示自己关于军事战略的学术论文。尽管萧何并非军事专家,但他能从韩信的讲解中感受到其中的精妙与非凡的才智。正如一个不懂书法的人看到一幅字,也能感觉到其中的高超技艺。萧何虽非战场指挥者,但他凭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迅速意识到韩信的军事天赋。
在这之后,萧何便更加关注韩信的思想,并且全力支持他。尤其是在两人共同查看秦朝留下的地图与资料时,韩信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让萧何更加坚信韩信具有出将入相的潜力。最终,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认为他能成为刘邦征战四方、统一天下的关键人物。
不仅如此,韩信的战略思想与萧何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尤其是在如何平定天下的问题上,两人意见一致。萧何曾建议刘邦应暂时稳住汉中,积蓄力量,而韩信也在他著名的“汉中对”中提出类似的见解,认为刘邦应借汉中为根据地,待时而动。通过这些共识,萧何对韩信的赏识愈发坚定。
韩信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他在情报收集和敌情分析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天赋。在与项羽的较量中,韩信从项羽身边长期获得了许多关键的情报,这使得刘邦在与项羽的对抗中占据了先机。韩信对项羽性格和战略的了解,使他能够提出准确的战术建议,从而改变了战争的局势。
更重要的是,韩信并没有强大的背景和人脉,他的能力完全依靠自己的才华,而这种没有复杂背景的能力,恰恰是萧何所看重的。与刘邦的亲信相比,韩信更像是一个纯粹依靠才能而被提拔的将领。
因此,萧何对韩信的提拔,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的欣赏,更是从汉国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的正确选择。他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让他在众多军官中看到了韩信这个潜力巨大的军事天才。而这份眼光,也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