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之死:不只是因关羽败亡
刘封的死,表面看似与关羽的失败有关,但背后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关羽的败亡只是触发这一悲剧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刘备收养刘封的原因
刘封原本姓寇,出身名门,但家境在战乱中逐渐衰落。他的母亲是长沙刘氏的宗亲,属于汉室宗亲一脉。公元201年,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败北后投靠刘表。当时刘备已经年过40,仍无子嗣。在与荆州士族接触时,他遇到了刘封,一个十多岁的青年,便决定收他为义子。
传说刘备收养刘封的故事,在樊城一带广为流传,尤其有一个“夹沙甜肉”的小故事,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并非空穴来风。刘备看中刘封的节俭和良好的品德,而不是传统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因此收养了他。除了这点原因外,历史学者认为刘备收刘封为义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拉拢荆州士族,稳固自己在荆州的根基。
刘封的武艺与功勋
刘封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具备出色的武艺和强健的体力。公元214年,刘备准备入蜀,他将刘封派往“副军中郎将”的位置,这一职务大致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预备军参谋长”,即大校或少将的职级。
刘封不仅参与了入川的战斗,还因其出色的战功被封为副军将军,类似于现在的中将。公元219年,刘备稳固汉中后,派遣孟达带兵攻打上庸。担心孟达能力不足,刘备又派刘封去统领孟达的军队,成功拿下上庸。为此,刘备升他为副军将军。
刘封与关羽的关系:拒绝援助
公元219年,关羽因为成功击败曹仁,威名大噪。但随后,他的局势急转直下,被东吴联合曹操大军击败,最终死于麦城。而这一切与刘封有什么关系呢?
当关羽围困樊城、襄阳时,他曾多次请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刘封拒绝了关羽的求援,理由是刚刚占领的上庸不稳,无法调兵。尽管这一理由并不完全站得住脚,但显然,刘封受到了孟达的影响,未能及时响应关羽的请求。
关羽的兵力有限,且在多方作战的情况下,亟需来自荆州的支援。刘封和孟达拒绝出兵,导致关羽的形势更加艰难。这一决定不仅让刘备心生不满,也让刘封与关羽的关系日益紧张。
刘封的死:内忧外患
诸葛亮为何极力劝刘备除掉刘封?诸葛亮认为,刘封勇猛但刚烈,性格刚烈的他,一旦刘备去世,可能无法控制,甚至可能挑战蜀汉的统治秩序。刘封虽然勇敢,但在战略上却常常缺乏远见。特别是他在与孟达的合作中,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
孟达本就性格反复无常,他叛变后,不仅将责任推卸给刘封,还给刘备写信,将自己投降曹魏的行为抹去,甚至劝刘封也去投降曹魏。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了上庸的失守和刘封的局势崩溃。刘封的失误和背叛,使得蜀汉政权面临分裂的危机,最终导致他被赐死。
结局与反思
刘封虽然在刘备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无谋略,只凭一腔勇气,最终死于内部的权力斗争,而不是战场。若他能听从更多人的意见,尤其是没有盲目跟随孟达的言论,或许他的人生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成为蜀汉北伐的重要将领之一。
刘封的死,揭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悲剧:勇猛的将领缺乏深谋远虑,最终败于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