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关系学界,约翰·米尔斯海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学者,他的观点常常挑战主流思想,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异类”。米尔斯海默的理论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总能揭开外交辞令背后的真实面目,直接触及大国竞争的残酷本质。
这位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以“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著称。该理论因其直接、悲观的观点,常常被西方学界视为“刺耳的声音”。然而,对于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全球格局,尤其是对我国来说,米尔斯海默的声音却犹如荒野中的警钟,值得我们深思。
米尔斯海默的学术思想与其个人经历息息相关。1966年,他进入美国军事精英的摇篮——西点军校。在这里度过的四年,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让他深入思考权力、安全与生存等核心问题。随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服役,亲身经历让他对国际政治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
退役后,米尔斯海默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他的理论影响深远。米尔斯海默的核心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基于一个严酷的假设:国际体系如同一个“黑暗森林”,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无法提供绝对安全。在这样的世界中,所有大国的目标都是生存,但仅仅守势不足以保障安全,因为你无法预知其他国家的真实意图。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增强自身实力,力求地区甚至全球的霸权,消灭潜在的威胁。
米尔斯海默的这一理论表明,大国之间的冲突并非单纯因为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或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是由于国际体系结构本身所决定的悲剧性宿命。2001年,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问世,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时,美国刚刚从冷战胜利的喜悦中走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在学术界流行,认为自由民主是人类政治的终极形式。而米尔斯海默则警告,大国竞争远未结束,新的冲突正在酝酿中。
他的预见在之后的国际事件中得到了验证。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时,米尔斯海默指出,问题根源在于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东扩,触碰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才引发了冲突。这一观点当时被视为“为普京辩护”,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米尔斯海默当年的警告。
当米尔斯海默将其理论投射到中美关系时,他提出的三个警告像三记重拳,准确地揭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
第一记重拳,直指意识形态与发展模式的冲突。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共识”成为全球标准,要求其他国家采纳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模式。但我国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通过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尤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民生。
第二记重拳,精准打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长期以来通过海上霸权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而我国在军事现代化的推进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上。我国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军事布局,挑战了美国的全球军事自由,成为美国霸权的软肋。
第三记重拳,落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上。米尔斯海默明确指出,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经济、科技与军事三大支柱之上的复合型体系,而我国的崛起恰恰在这些领域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从经济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并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改变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从科技上看,我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米尔斯海默通过历史的镜鉴警告我们,美国对待挑战者的手段非常残酷。无论是经济上的对手,还是意识形态上的异己,美国都会动用一切手段来维护其霸主地位。
虽然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在西方世界常被视为“危言耸听”,但在我国却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和关心国际事务的民众中,他的警告被视为一种清醒剂,提醒我们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为可能的挑战做好准备。
对我国而言,米尔斯海默的警告并不是让我们陷入消极,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艰难。我们必须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在国际上与更多国家团结合作,建设广泛的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