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末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远赴日本,带着对国家屈辱的痛苦和对西方强大力量的渴望,向日本求学。日本在当时是一个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变强的典型代表。许多中国学者几乎无一不去学习西方的现代知识,尤其是通过日本这一渠道。
然而,尽管这些留日学子回国后都带着丰富的知识,他们对国家变革的贡献却有限。这一点,与古代日本遣唐使和学问僧的影响力,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古代日本留学中国的人回国后,常常能对国家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留日学生回国后的作用则显得微弱。
然而,在这些留日学生中,仍然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们中有鲁迅、郭沫若、周作人、张资平等文学革命的先驱;也有如陈天华、邹容、秋瑾等清末的革命家;更有如廖仲凯、黄兴、宋教仁、李烈钧、孙传芳、蒋作宾等在民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重要人物。从这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确实深远。
不仅如此,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张勋等,和日本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这是日本在中国历史上干涉和影响的一大体现,尤其是溥仪和汪精卫这两个典型人物,他们与日本的关系,更加突出了日本的角色。
在近代史上,日本既是中国侵略的加害者,又是支持中国改革和革命的一方。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孙中山也是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并将日本作为革命基地。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曾在中国参与百日维新,并在清朝发动政变前与光绪帝进行过一场重要的谈话。当政变爆发后,清政府开始捕杀维新党人,伊藤博文指示日本驻华使馆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日本。
当时的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回忆录中提到,在政变那天,梁启超来到公使馆,向林说明了政变的情况,并请求保护光绪皇帝及帮助康有为等人逃出。林权助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伊藤博文,伊藤博文表示:“这是做了好事,应该救他,并让他到日本来,到了日本,我会帮助他。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在《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中写道:“中国从日本学到了很多东西。没有日本的留学,今天的中国辉煌无法想象!但这并不是日本值得夸耀的地方,因为日本并没有热情地去教导中国学生,反而有轻蔑之情,留学生们忍受着这一切,自己努力学习。留学生从日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日本的轻视和侵略政策,这反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最终,他们团结一心,反抗日本的侵略政策。”
这些留学经历,既是痛苦的,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悲剧的见证。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在回国后,成为了抗日运动的先锋,并把曾经视为第二故乡的日本,视为最不可能饶恕的敌人。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的伤痛,也是深刻的民族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