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在这次政变中,司马懿除去了曹魏的权臣曹爽及其党羽,这使得曹魏宗室的许多人都感到不安。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选择背叛曹魏,投降了蜀汉。此后,夏侯霸还曾跟随姜维参与北伐曹魏。不过,夏侯霸留在曹魏的女婿却没有受到牵连,反而成为了西晋的名将,最终甚至得到了配享武庙的荣誉。 羊祜的崛起 羊祜出生于“泰山羊氏”——一个出将入相的名门士族。羊家世代有官员担任二千石以上的高官,而且都以清廉和有德行著称。羊祜的祖父羊续在汉末时曾任南阳太守,而他的父亲羊衜则是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这使得羊祜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羊祜长大后,才学出众,能文能武,擅长写文章,仪表堂堂,身材高挑,容貌俊朗,且以擅长辩论著称。他的才华引起了泰山郡将夏侯威的注意,夏侯威认为羊祜非同凡人,于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羊祜。此外,羊祜的姐姐羊徽瑜也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因此,羊祜与司马家、夏侯家有着深厚的联系。尽管岳父夏侯霸背叛曹魏投降蜀汉,但羊祜并未因此受到司马懿家族的打压,反而得到了继续的信任与重用。
在当时,司马懿家族需要拉拢许多世家大族,尤其是像羊氏这样的名门望族。与羊祜关系深厚的还有曹魏的另一位大将郭淮,虽然郭淮的妻子是反抗司马懿的王凌之女,但他依旧未遭杀身之祸,这也证明了司马懿家族在权力斗争中的拉拢策略。 更重要的是,在夏侯霸投降蜀汉后,羊祜不仅没有与家族断绝关系,反而安慰了夏侯家的亲属,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一举动让羊祜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也为他在司马懿家族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羊祜的政治生涯 到了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掌握大权。羊祜当时担任给事中和黄门郎职务。魏元帝曹奂即位后,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随着曹魏的五等爵制实施,羊祜被升为钜平子,食邑六百户。 当西晋建立后,羊祜因有立下功勋被任命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并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为了避免引起其他权臣的嫉妒,他推辞了公爵的封号,保持了钜平侯的封号。 司马炎即位后,决心统一天下,特别是消灭东吴。于是他任命羊祜为荆州刺史,负责镇守荆州。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百姓生活困苦,军粮匮乏,于是他着手改善荆州的生产和军事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荆州的粮草充足,军队训练有素,这为晋灭吴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吕布最后的胜利与《请伐吴疏》 在西陵之战失利后,羊祜加强了对荆州的军事准备,组织了七年的兵员训练和物资储备,准备向东吴发起进攻。吴国当时正因孙皓的暴政而内部动荡不安,正是时机成熟。 羊祜不失时机地上疏,强烈建议司马炎发动伐吴之战。尽管他身患重病,羊祜依然亲自进入朝廷,陈述了伐吴的计划,并劝说晋武帝尽快采取行动。然而,遗憾的是,羊祜未能亲眼见到东吴灭亡的那一天。公元278年,羊祜去世,享年58岁。 羊祜临终时,推荐了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死后,他被追赠侍中、太傅,谥号“成”。晋武帝按照羊祜的遗策,于两年后成功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 羊祜的历史地位羊祜的功绩在历史上得到了高度评价。唐宋时期,他被追授配享武庙,这是对他军事成就的最高认可。武庙专门用来祭祀历代著名的武将,而羊祜成为西晋三位入庙的武将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杜预和王濬。 羊祜的生平,不仅展现了一个忠诚有能的将领形象,还体现了他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韬光养晦。他的名声,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