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的孟良崮一带,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第74师,经过4天的血战,被解放军彻底歼灭。
这次失败,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狂妄自大;第二是内部不团结;第三是不得民心。 先说第一个原因。1946年7月,国民党调来大约30万人的部队,重点进攻华东解放区。第74师也在这支部队之中,成为前线力量的重要组成。第74师在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国民革命军第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抗战结束后,74军改编为74师,层级更高但依旧以精锐著称。整编后的74师大约有3万多人,全部配备美械装备,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师”,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属于顶尖精锐。 起初,国民党采取稳扎稳打的打法。由于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在武器装备上有明显优势,便把部队紧密抱成一团,让解放军一时之间难以突破。为此,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只好向后撤退,寻求战机和重新布局的机会。 蒋介石和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看不到解放军真正实力的情况下,误以为华东解放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便下达快速追击的命令。前线第一兵团的司令汤恩伯,为争功也下达了快速推进的命令,结果前线各部队之间反而拉开了距离。第74师的师长张灵甫为抢功,冲破了两翼的掩护部队,独自深入 enemy 我方的包围圈。就这样,第74师陷入了解放军约10万大军的围歼之中。 被围之初,蒋介石和顾祝同还以为解放军无法消灭第74师,因而让第74师坚守待援。张灵甫则自信满满,认为以74师的力量完全可以守住阵地,等待援兵到来,甚至还希望反包围解放军。国民党指挥层的这种狂妄,正是他们轻视解放军、忽视现实的表现。 第二个原因,是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当蒋介石和张灵甫还在盘算和吹嘘“立功时刻”时,其他国民党部队并不都赞同他们的判断。张灵甫平日骄横作风,与兄弟部队关系紧张、配合不畅。第74师被包围后,蒋介石调集了10个整编师前来救援,却并没有全力压上。救援部队里有的已经离孟良崮只有几千米,甚至炮弹都打到了孟良崮周围,但最终也难以形成合力,救援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个原因,是当地民心和物资支持的差异。国民党军队在经过当地时,没有得到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也没有得到当地民众的配合与支持。相反,解放军在攻击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与支援。超过20万名民工参与了解放军的后勤和支援工作,为战斗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就在这三条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号称国民党天下第一师的第74师,在孟良崮地区于1947年5月16日的上午被全歼,彻底结束了这支部队的战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