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铁官到稀土磁材:交易关节上的国家之手
两道令接连落地:10月9日商务部2025年第61号公告,将稀土原料、冶炼分离技术与磁性材料工艺纳入出口管制,新增五种元素,合计十二类须逐项审批;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明确,美籍或美方拥有船舶自10月14日起在华港口按净吨位每吨400元计费,2026年升至640元、2027年至880元。上游稀土与下游港口费,正卡住供应链关键环节。
这套打法并不陌生。西汉武帝时,少府掌盐铁,《汉书·食货志》记:“武帝始置盐铁官,均输平准,以调其轻重。”以关节之处调控价格与流向,保障军费与国用,逻辑与今日稀土磁材的“卡脖子”如出一辙。
器物层面看得更细。烧结钕铁硼永磁的关键在Nd、Pr、Dy等元素的纯度与晶相(Nd2Fe14B)控制,离子型稀土的萃取、配液、烧结曲线皆属工艺命门。中国掌握高纯加工的九成份额,管的是技术与流程的“度”,而非只限原矿出关。
海上环节亦有旧例可参。《管子·轻重》曰:“轻重之权,国之大纪也。”从隋唐漕运、宋之都水监,到明清海关厘金,港口税费是“轻重之术”的常用抓手。今日以净吨位计费对特定旗国船舶加价,指向的是外贸终端的成本与节奏。
美方的回招也摆上台面。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输美中国产品叠加100%额外关税,合计税率逼近130%,覆盖消费电子、机械零件、纺织等板块,但实施细则未出,豁免机制成疑。历史上的对等法亦曾如此急转——1651年英《航海条例》封锁荷兰转运优势,江户幕府1715年“正德新令”收紧铜出口,短期内皆推高他国交易成本,倒逼产业迁移与技术替代。
朝堂之辩,古已有之。《盐铁论·论货》载贤良与大夫相持:贤良曰:“厚其本而抑其末,民乃足。”大夫曰:“国有常用,官收其利,以济兵食。”一边是生产之本的安稳,一边是财政与安全的紧迫;稀土与港口费的组合拳,正是把这两端拉回国家的调度下。
跨文明参照提醒我们:制度工具不是孤立的器。材料学、冶金术与港口规程共同构成贸易的“关节”。当关节上收紧与放松交替出现,产业地图随之改绘,谁能在技术与制度的缝隙中稳住“度”,谁就能在下一轮全球分工里占位。
以钱穆评史之语作结:治道在权衡,关键在把“轻重”握于不失其衡的手。读者不妨回望一桩你熟悉行业的关键政策节点——哪一次调“轻重”的举措,改变了产品与通路的命运?欢迎分享你的见闻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