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的渣江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玉麟”品牌。在蒸水的支流小对河旁边,修建了玉麟街,建立了玉麟文化园,还盖起了以“玉麟大院”为名的商品房,甚至把周围的村庄也改名为玉麟村。
“玉麟”指的是彭玉麟。那么,彭玉麟到底是谁呢?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他并不为大众熟知,但他是晚清中期四大名臣之一,曾协助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被誉为与左宗棠、张之洞并肩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之一。
渣江镇是彭玉麟的故乡。近年来,当地政府保留并修复了他的故居。如果你去过衡阳县的其他名人故居,比如王船山故居或夏明翰故居,便能发现,彭玉麟的故居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简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夏明翰的家世显赫,祖上是清朝进士,而且他家族的势力庞大,曾经是衡阳地区的名门望族,因此故居自然不缺气派。王船山也是出自官宦世家,家境丰厚。而彭玉麟则不同,他的父亲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只是一个九品巡检,长期在外地任职,家里经济条件自然没有那么好。
中国自古有修建宅邸的传统,彭玉麟也不例外。然而,尽管他后来飞黄腾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他却没有在故乡渣江修建一座豪华的宅邸来安享晚年,甚至死后也没有选择葬在祖地,而是将自己安葬在衡阳市郊的樟木寺。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答案并不在渣江的玉麟村或文化园里,而是在衡阳市的退省庵。
退省庵是彭玉麟晚年的住所,位于衡阳市船山路的湘江新大桥附近,现在成为了衡阳市的廉政教育基地和玉麟文化研究会的所在地。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到,原来彭玉麟并不是在渣江出生的,他实际上是出生在安徽合肥。直到他17岁时,才随着父母回到衡阳渣江,去参加奶奶的丧事。令他震惊的是,回到故乡后,彭家原本的田产早已被亲戚霸占,且诉求无门。他的父亲因此感到愤怒,最后因忧愤而死。父亲去世后,彭家田产被完全夺走,母子俩成了孤儿寡母,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在这期间,母亲依靠做些小工维持生计,而彭玉麟也曾做过学徒,甚至做过体力劳动,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彭玉麟的经历大家可能都知道,凭借他在石鼓书院的学习起步,后来带兵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兵部尚书和太子少保,成为晚清的中兴名臣。
由此可见,渣江对彭玉麟来说,并不是一个充满童年欢乐和少年梦想的地方。更可能是一个充满悲伤和愤怒的地方。正因如此,他选择不在这里修建豪宅,也不把自己葬在故乡。回想当时他所遭遇的不公和困境,这个地方很难让他产生深厚的感情。
其实,彭玉麟的遭遇并不是什么遥远的历史,今天的渣江、衡阳,甚至整个中国,依然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200多年前,彭玉麟的族亲和当地官员没有为他伸张正义,而今天,也许正是这些人后代开始借助彭玉麟的名声,希望推动渣江的经济发展,这其中的尴尬与讽刺,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