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长河》中,高士奇被设定为文华殿大学士、康熙字典的正总裁、南书房的师父、翰林院掌院学士和国史馆正总裁,康熙甚至曾称他为“难得的大才子”,并表示自己也对他有些佩服。尽管他在剧中似乎位高权重,历史上的高士奇其实并没有达到这种官职高度。
历史上的高士奇与剧中人物的差距 高士奇在历史上虽然确实是一个才子,但他最高的官职只是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是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则是从二品。也就是说,高士奇的官职即便是顶尖的,但也仅仅是正二品,远未达到剧中所描述的文华殿大学士的正一品。而文华殿大学士如明珠就是正一品官员。 高士奇的仕途传奇 尽管高士奇没有《天下长河》中那样一日七迁的戏剧化升迁,但他的仕途依然传奇。剧中提到高士奇曾科举未中,这一点与历史真实相符。明珠推荐他给康熙,康熙识才,将这位举人提拔至南书房工作。短短几年,他从一个普通的从七品中书舍人,晋升为六品官员,参与了南书房的工作。 南书房在康熙时期逐渐成为朝廷的核心机构,负责起草诏令、撰写谕旨等重要事务,其权力甚至超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因此,虽然高士奇在历史上仅是六品官,却依然在南书房担任重要职务,影响力不小。正因为如此,即使他职位不高,依然被称为“高相”。 康熙与高士奇的关系 在《天下长河》中,高士奇是深得康熙信任的宠臣,但两人关系并非没有裂痕。剧中的康熙虽最终放了高士奇一马,却对他产生了不满,君臣之间渐生隔阂。然而,历史上康熙与高士奇的关系非常融洽,康熙对他可谓宠爱有加。甚至有一些过分宠溺的表现,这两个例子可以清晰展示康熙对高士奇的极高待遇。 康熙如何对待高士奇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高士奇的谥号。清朝的谥号通常只有正一品的大臣才能获得,除非皇帝特意授予。但高士奇虽然官职为正二品,却破例获得了“授谥”的资格。他的谥号是“文恪”,这是对文臣的高度肯定,足见康熙对高士奇的重视和宠爱。 第二个例子与徐乾学的对比有关。高士奇和徐乾学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都涉及了一起贪污案件。徐乾学被罢官并遭到持续弹劾,直到去世时仍未能洗清冤屈。而高士奇不仅全身而退,还在康熙亲征噶尔丹和南巡时被继续带在身边。虽然徐乾学官职更高,甚至有资格获得谥号,但他死后却没有任何谥号。相比之下,高士奇不仅得到了谥号“文恪”,康熙还亲笔为他写下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总结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康熙不仅在高士奇的仕途上给予了他极高的待遇,甚至在他去世后,康熙也表现出了与常规不符的关怀和尊敬。高士奇的政治生涯在康熙的庇护下,既充满了机遇,也展示了君臣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