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残忍地屠杀了自己的十个侄子。那些遭遇不幸的孩子中,包括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和钜鹿王李承义,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和义阳王李承度。
李世民自己拥有14个儿子和21个女儿。尽管这些皇子皇女比他们的堂兄弟姐妹更为强大,但作为皇室成员,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了权力斗争和不确定性。
李承乾,李世民的长子,曾是大唐的第二任太子,也是大唐历史上第一个未能继位成为皇帝的太子。年仅8岁时,李承乾便被立为太子,因其聪明、仁爱且外貌俊秀,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由于腿部残疾逐渐变得心浮气躁,尤其是在四弟魏王李泰觊觎太子之位后,李承乾变得暴躁不安,性格日益古怪。最终,他尝试暗杀魏王李泰失败后,联合了侯君集、叔叔汉王李元昌以及妹夫杜荷策划叛乱。失败后,李承乾被废除太子身份,贬为庶民,流放到黔州,并最终在26岁时死于流放地。
李宽,李世民的二子,年幼时便夭折。
李恪,李世民的三子,隋炀帝杨广的外孙,他身上流淌着北周、大隋、大唐三大皇族的血脉。李恪英俊勇敢,深得李世民宠爱。他的才智和英勇让李世民曾考虑立他为太子,但由于唐朝的勋贵大多是反隋起义的功臣,他们强烈反对隋炀帝的外孙继位。最终,李恪未能如愿。唐高宗初年,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一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李恪陷害致死,李恪年仅35岁。
李泰,李世民的四子,才华横溢,似曹植一般才情出众,是当时的文学家和书画鉴赏家。他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也因此心生野心,觊觎太子之位。与李承乾争斗不断,最终李泰提出了“杀子传弟”的建议,令李世民愤怒。最终,他被贬出宫,虽然算是善终,但也活得不长,年仅32岁。
李祐,李世民的五子,是隋朝忠臣阴世师的外孙。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被阴世师杀害,李渊攻入长安后将阴世师的女儿赐给李世民,这便有了李祐。李祐在这样复杂的家庭背景下长大,早期他受到严格教育,但不满严苛的管教,最终杀死了自己的老师,举兵造反。叛乱失败后,他被李世民赐死,年仅二十岁。
李愔,李世民的六子,李恪的同母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外孙。李愔从小放纵不羁,喜欢游猎,对立法和官员管理不感兴趣。在唐高宗时期,他与哥哥李恪一起被陷害,最终死于流放地。
蒋王李恽,李世民的七子,因被部下诬告谋反,陷入恐慌中自杀。
越王李贞,李世民的八子,曾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和霍王李元轨起兵反对武则天,最终失败,自杀。
李治(唐高宗),李世民的九子。
纪王李慎,李世民的十子,他曾参与越王李贞反武则天的起义,但最终死于流放途中。
江殇王李嚣,李世民的十一子,年幼时夭折。
代王李简,李世民的十二子,年幼时夭折。
赵王李福,李世民的十三子,幸得善终。
曹王李明,李世民的十四子,参与反武则天的阴谋,最终被流放并逼迫自杀。
巴陵公主和高阳公主因“房遗爱谋反案”被赐死。
唐高宗李治的八个儿子,大多未能善终。
李忠,唐高宗的长子,第三任太子,也未能顺利继位。失去太子位后,他因诬陷被赐死,年仅22岁。
李孝,唐高宗的二子,过早去世。
泽王李上金,唐高宗的三子,因被武承嗣和周兴诬告谋反,自杀于狱中。
许王李素节,唐高宗的四子,也因诬告被杀。
李弘,母亲为武则天,23岁时疑似被母亲所杀。
李贤,母亲为武则天,曾被立为太子,但与母亲不合,最终流放并自杀。
唐中宗因被自己的皇后和女儿毒死。
唐睿宗李旦,虽然身世复杂,但最终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