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州陶营乡西南角,排子河的北岸,有一个村庄,名为“河里胡”。这个村庄的地势低洼,四周河道纵横,居民大多姓胡,因此得名“河里胡”村。传说这里埋葬着汉代名将吴汉的墓,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探访。我也决定去看看。
没想到,在村中的一条马路旁,我意外发现了一块孤零零的古代碑刻。它孤单地立在一堆散乱的瓦砾中,显得有些荒凉。当我走近仔细查看,发现这竟是一块记录家族历史的古碑,虽然字迹稍显斑驳,但依然清晰可辨。
碑首刻着“本支百世”四个字,右边写着“胡氏宗派碑记”几个大字。接下来的碑文内容,引人深思。
碑文开头提到:“谨案我胡氏,系出虞舜,派起陈胡公,至汉关内侯胡威而始,大历唐宋元明,理学代出,如胡安国,胡翼之,胡致堂等,后先辉映,史不绝书,自是而山阴,而余姚,而婺源,而真定,而山西,支分派析,不可胜数。”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胡姓起源于舜帝的后代,始祖是汉代的关内侯胡威。胡姓家族人才辈出,不仅出现了许多理学大家,还在全国各地扩展,分支繁多,几乎遍布大江南北。
接下来的碑文写道:“我南阳之有胡氏也,原籍浙江,元中叶迁洪洞,前明洪武初年迁邓,分居镇平,南阳,新野,唐县,枣阳各处,其蜚声黉序,登甲乙两榜者前后不下数十人,盖旺族也。”
这段描述了胡姓在南阳的分布历史。从浙江迁到洪洞,再到元代迁往邓州,最后定居南阳及其周边地区,胡氏家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涌现出不少名人。
接下来碑文中提到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惟是族大户繁,历年久远,有莫知谁昭谁穆者,癸末岁寒,捷南宫旋里省墓,与诸宗会饮,称谓之间,不归画一。余曰,此家谱未修,宗派未立之过也,诸宗遂以宗派请,余不揣陋固,自余之次辈始,酌拟五律一首,与各地胡姓商议,使每处各竖一碑,永远遵守,以后按派命名,不准错乱。庶诸宗相见,共知昭穆之不紊,尊卑之有定,岂不美哉?”
原来,胡宾周是这块碑文的作者。1884年,他回乡扫墓时,发现胡姓族人之间因为家谱不清,辈分混乱,导致很多问题。他提议重新编排家族谱系,给每个胡姓家庭立碑,按辈分进行命名,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宗派规则。
胡宾周还特别写了一首五律,作为家族成员之间划分辈分的重要依据。这首诗内容如下:
“玉祥培殿选,金瑞绍家生。
兰桂同延世,昌明定显清。
应容思学德,兆庆建朝平。
敬祖心希贵,兴宗化克成。”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南阳、枣阳等地胡姓族人的家族命名标准,也成为了族人传承文化的重要象征。
碑文的最后,胡宾周的落款写道:“赐同进士出身,直隶即用知县胡宾周撰,龙飞皇清光绪岁次甲申年孟秋月谷旦。”
这块碑的历史背景如此丰富,令人不禁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家族传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一位村民的帮助下,我还找到了村中的家谱,才得以完整记录下碑文的内容。每一块散落在乡村角落的古碑,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而这些曾经辉煌的记忆,随着岁月流逝,正逐渐变得难以寻找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