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也聊过胶东历史区划的事,这次继续谈一个老牟平县设立的“峻岭乡”。
峻岭乡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牟平县推行“区乡制”时创设的一个乡,存在时间并不长,四十年代就被取消。那时全县共划为10个区,区下再分成17个镇、83个乡。峻岭乡属于第三区,和同区的还有莱山镇、滨海乡等。
乍听这个名字,可能有点儿费解。其实只要看同区的莱山镇、滨海乡,就能大致判断它的地理位置——峻岭乡就在现在烟台市莱山区的范围内。下面这张示意图能看清大致边界(以示意为便,不赘述地图细节)。
根据民国时期的《牟平县志》记载,峻岭乡共辖十四个村,分别是松岚、庙后、界牌、远陵夼、沟北、陈家、解家、河西、郝家、东马家都、西马家都、曹家庄、蒲子庄和田家庄。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峻岭乡的辖区和今天莱山区的初家街道高度重合,大体相当于该街道的西半部,村庄多集中在山海路、港城东大街和轸大路沿线。
从县志的总体情况看,三十年代牟平县在命名乡镇时,喜欢用两类方式:一类是以驻地村落命名,另一类是借用典故。用典的,有表达美好愿景的词汇,如神州、大同、太平、安乐等;也有描述地理环境的山川词汇,如滨海、观海、胜水、汤泉等。很明显,峻岭乡属于后一类,也就是以附近地形地貌来命名的。
说到这里,关于这片区域的地理环境其实并不难想象。靠山吃山的格局,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区域内山岭密布,穿山而过的隧道也多,比如远陵夼隧道、塔山隧道、平顶山隧道、虎头山隧道、五卒山隧道等,几乎都是挖穿同名的山而成。这也解释了为何这里会被称作“峻岭”,因为大山连绵,交通曾经相当不方便。
如今交通条件跟过去比当然好了许多,基建水平提高让这一带的出行更加便利。不过在过去,翻越这些大山确实不易,峻岭乡的命名里隐含的“崇山峻岭、行路难”之意,似乎就藏在字里行间。
靠山的地方也自古就靠山吃山,峻岭乡辖区的村庄很早就发展成烟台市郊的一处水果供应地。老一代人里不乏以卖水果为生的农民,早年还时常看到提着竹篮、坐着公交去芝罘市里卖水果的人们。后来随着村庄改造,区内逐步建起高楼,成为城市建设区的一部分,卖水果的热闹场景也就少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值得一提:知名的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母亲初永真女士,原籍就在老牟平县的远陵夼村。根据她的年龄推算,远陵夼在她小时候大概就属于峻岭乡的管辖范围。
总的来说,峻岭乡的设立既是对当时地形地势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对区域发展条件的一种反映。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与今天的莱山区面貌之间,起到了连接与转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