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命令秦军南下征服百越地区,成功将秦朝的疆域扩展到今天的两广、云贵及越南北部。然而,在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他并未继续南下占领秦朝曾占领的这些地区,而是把汉军驻扎在湖南、江西一带,并未继续前进。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兵征伐南方的百越部族,但遭遇了激烈的抵抗,特别是西瓯部族的反抗,导致秦军在初期并未取得完全的胜利。直到前214年,秦始皇指派任嚣和赵佗率领50万大军,再次进攻百越,成功打破西瓯和骆越的防线,占领了岭南地区,并设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进一步将秦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
然而,秦始皇去世后,秦朝政权动荡,天下大乱。赵佗作为当时南海郡的郡尉,见形势混乱,便图谋自立。他通过一系列手段夺取了南海郡的控制权,并在前204年宣布自己为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尊重岭南的各部族,并与周边的闽越国、夜郎等保持良好关系,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此时的南越国虽然独立,但刘邦并不打算让这个地方成为威胁。他决定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让赵佗臣服。陆贾向赵佗表达了汉朝的威胁,并警告他,如果继续抗衡汉朝,南越将面临严重后果。最终,赵佗接受了汉朝的册封,成为汉朝的藩王,南越国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
然而,尽管赵佗名义上成为汉朝的藩王,双方的关系并不稳定。特别是在汉惠帝和吕后时期,长沙王吴苪曾试图吞并南越国,并向吕后诬陷赵佗,导致吕后对南越实施了经济制裁,最终迫使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再度与汉朝发生冲突。
虽然赵佗曾经自封帝号,并进行一系列行动,最后依然选择臣服于汉朝。此后,南越国继续保持了与汉朝的和平关系,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才最终被汉朝吞并,结束了这一独立的王国。
至于刘邦为何在建立汉朝初期没有急于南下,主要是因为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国力尚未稳固,内部诸侯王的威胁也需要处理。再者,像闽越国、西南夷等势力并未对汉朝构成大规模的威胁,而南越国虽然曾有过小规模的反叛,整体上还是保持了较为友好的态度。因此,刘邦选择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并将资源集中在内地稳定政权,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全面实施对南方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