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吓得人抱头鼠窜,谋士徐庶到底有多牛?荀彧:比我强10倍
创始人
2025-10-13 17:05:00
0

三国时期的人才辈出,各路英雄豪杰在乱世中扬名立万。

你说曹操牛,他能够统一北方;你说刘备牛,他白手起家创立蜀汉;你说诸葛亮牛,他能凭一把羽扇运筹帷幄。

可有一位谋士,他只用一句话就让曹操的大将抱头鼠窜,连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都自叹不如,说他比自己强十倍!

他就是徐庶,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传奇人物。这位被两大阵营争抢的军师,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从街头混混到改名重生

徐庶,本名徐福,出生在东汉末年颍川郡。那时候的社会动荡不安,“黄巾起义”刚平息不久,各地军阀混战,百姓苦不堪言。

徐福的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下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穷困的生活让年少的徐福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反而跟着一群地痞流氓在街头混日子。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徐福为了替朋友报仇,一怒之下失手打伤了当地一个有势力的人。

这事闹得不小,官府马上派人来抓他。徐福慌不择路,躲到了一个陌生老人家里。

那位老人不仅没有举报他,反而给了他一碗热汤,和他聊了很多。

老人见他聪明伶俐,就说:"小伙子,你这么聪明,为什么要浪费在打打杀杀上面?读书明理,才能改变命运啊!"

这番话触动了徐福的心。当晚,他就决定改过自新。

为了摆脱过去的自己,他改名为徐庶,"庶"字表示他要做一个普通但正直的人。从那以后,他发奋读书,立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徐庶读书特别刻苦,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就为了省钱买书。他的天资聪颖,很快就学通了诸子百家,尤其精通兵法谋略。

乡亲们见他变化这么大,都十分敬佩,渐渐地,他在当地也有了些名气。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为了避战乱,徐庶跟随乡人南逃到了荆州

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诸葛亮。

两人一见如故,常常彻夜长谈,讨论天下大势。徐庶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也敬佩徐庶的见识。这段友谊,日后对三国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招妙计吓退曹军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刘备在新野屯兵。

这时的刘备虽然已经有了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但缺少能够出谋划策的军师。他多次感叹:"要是有个能人给我出谋划策,何愁大业不成?"

一天,一位风尘仆仆的书生来拜见刘备。他自称徐庶,字元直,慕名而来。刘备见他言语不凡,举止得体,就留他住下,想看看他的本事。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曹仁率五万精兵攻打新野。

刘备军寡不敌众,情势危急。众将商议对策,有的主张撤退,有的主张死战。徐庶在一旁静静听着,突然开口道:"我有一计,可退曹军。"

刘备大喜,忙问计策。徐庶说:"曹军远道而来,必定疲惫。他们驻扎在树林附近,我们可以趁夜色放火,然后假装溃败。

曹仁必定以为我们兵力不足,会率军追击。这时,我们埋伏精兵,前后夹击,定能大获全胜。"

刘备采纳了这个计策。当晚,果然如徐庶所料,大火烧起,曹军大乱。

曹仁见刘备军逃窜,立即率军追击。不料刚进入一片狭窄的山谷,两侧突然杀出刘备的伏兵。曹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曹仁只带着几百残兵逃回了大营。

这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曹军损失过半。曹操听闻此事,大为震惊,问道:"刘备何时有了如此谋士?"探子回报:"听说是新近投靠的一个叫徐庶的人出的主意。"

曹操立刻派人调查徐庶的底细。得知徐庶的老母亲还住在颍川老家,便生出一计。

他派人写了一封假信,说是徐庶托人带给母亲的,信中说他现在在曹营做事,一切安好。

徐母不识字,请人读了信后,疑惑不已:"我儿明明投靠了刘备,怎么信上说在曹操那里?"

曹操的人立即将徐母带到许昌,软禁起来。然后派人去新野,谎称徐庶的母亲病重,急召他回家。

徐庶接到消息,心急如焚,向刘备告辞。刘备不知是计,挽留不住,只好依依不舍地送他离开。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比我强十倍,有他辅佐,足以成就大业。"

这一推荐,促成了后来著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而徐庶,则踏上了前往曹营的路,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母子情深

徐庶匆匆赶到许昌,才发现这是曹操的诡计。

他的母亲被软禁在一处宅院中,看到儿子到来,不但没有喜悦,反而勃然大怒:"我儿啊,你怎么能背叛主公,投靠曹操?"

徐庶连忙解释自己是被骗来的,并非有意背叛刘备。

徐母听后,更是悲愤交加:"你身为读书人,怎能不明忠义之道?刘备待你不薄,你却中了奸计,背信弃义,如何面对天下人?"

徐庶痛苦不已,跪地求母亲原谅。徐母却说:

"我宁愿死,也不愿看到儿子成为不忠不义之人。你既然已经来了曹营,就不能再回刘备那里,否则曹操必定怀疑你是刘备的间谍。你要么留在曹营,绝不为曹操出一计;要么就杀了我,自己回去。"

话音刚落,徐母竟拿起桌上的一把短剑,刺向自己的咽喉。徐庶大惊,冲上前去阻拦,但为时已晚。徐母倒在血泊中,临终前仍然嘱咐徐庶:"做人要堂堂正正,宁死不屈。"

母亲的死,对徐庶的打击极大。他悲痛欲绝,守在母亲尸体旁整整三天不吃不喝。曹操派人慰问,他只说:"请让我安葬母亲,尽孝道。"

曹操很欣赏徐庶的才能,亲自前来吊唁,并提出重金厚葬徐母。徐庶婉拒了奢华的葬礼,只按照家乡的简朴习俗安葬了母亲。

葬礼后,曹操邀请徐庶入府任职,许以高官厚禄。

徐庶表面答应,实则立下心志:既然不能回到刘备身边,就在曹营做个"哑巴军师",绝不为曹操出谋划策,以此来表达对刘备的忠诚,也算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

从此,徐庶虽身在曹营,心却始终向着刘备。他每天只是按时上朝,从不参与军事会议,即使曹操直接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只是含糊应对,从不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曹操多次试探徐庶,但他始终不为所动。有一次,曹操故意在他面前谈论攻打刘备的计划,希望能激起他的反应。

徐庶只是低头不语,装作没听见。曹操无奈,对身边的谋士荀彧说:"徐元直真是个忠义之士啊。"

荀彧点头称是,还补充道:"徐元直的才能比我强十倍,可惜我们得不到他的心。"

这句评价,从曹操最信任的谋士口中说出,足见徐庶在当时谋士群体中的崇高地位。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在曹操手下度过了余生,但他信守诺言,终身未为曹操出过一计。这种坚持,在动荡的三国时期尤为难得。

曹操虽然用卑劣手段将徐庶骗到自己阵营,但他心里其实很愧疚。

他知道徐庶的母亲是被自己的计谋逼死的,所以对徐庶格外优待,从不强迫他为自己出谋划策。在曹操看来,拥有徐庶这样的人才,即使不用,也是一种威望的象征。

徐庶每天的生活十分简单,上朝、读书、祭奠母亲,日复一日。

他的住处靠近母亲的坟墓,方便他经常前去扫墓。曹操派人送来的金银财宝,他一概不收,只收下一些书籍和日常必需品。

太和七年(公元233年),徐庶在许昌病逝,终年65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希望能葬在母亲墓旁,以尽孝道。

曹操的儿子曹丕(当时曹操已去世)尊重他的遗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他为太中大夫,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

徐庶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赞颂他"进不献策,退不叛主"的气节。他的选择,在那个权力更迭频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历史学家评价徐庶时说:"徐庶虽然为曹操所得,但他的心始终属于刘备。他用沉默抵抗权势,用坚守捍卫忠义,是真正的君子。"这个评价,或许是对徐庶一生最好的总结。

《——【·结语·】——》

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不仅仅在于能言善辩、运筹帷幄,更在于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在权力与忠义、生存与尊严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千百年来,人们记住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更是他的品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公元前209年7月的一个清晨,阳光照耀大地,秦二世胡亥依然在阿房宫的豪华床榻上酣睡,怀里抱着美丽的姬...
男子帮邻居关液化气瓶遭遇爆炸,...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 7月2日,在浙江绍兴嵊州市务工的贵州男子钱先生,帮助邻居关液化气瓶时被烧伤。11...
原创 不... 大清朝的灭亡,实际上是由李鸿章和翁同龢这两个人造成的。虽然左宗棠是清朝中期的重要人物,他为国家收复了...
原创 分... 中国的历史悠久而复杂,经历了无数国家和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一次朝代的更替,背后都有着众多国家的瓦解和无...
33岁仍难以替代!卡塞米罗主动... 在英超第11轮的焦点战役中,曼联客场以2-2战平热刺,比赛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细节——33岁的卡...
原创 勾... 越国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外敌入侵,更因为内部的种种错误决策和政权更替上的混乱。勾践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
费迪南德点评曼联2-2热刺:疯... 在本轮英超联赛中,曼联与热刺的对决可谓是一场激烈的较量,最终以2-2的平局收场。曼联名宿费迪南德在社...
中方定罪后,荷兰方面终于承认,... 拿不到中国的货,荷兰就开始搞“陷害”,中方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全球芯片供应链受影响这笔账,怎么算也算不...
武定景岭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武定景岭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潘初明,注册资本1500万人民币,...
知名景区内有人带铲子挖“玛瑙和...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