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秋穗,日本二战时期的陆军军官,1900年11月2日出生于山口县丰浦郡丰四西村,是石井友三郎的第五子。石井秋穗从小便展现出优异的军事才能。后来,他分别毕业于广岛陆军地方士官学校、中央士官学校,并于1922年7月以第四名的好成绩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在求学期间,他曾两度获得帝国银表,这一奖项分别是在他毕业于陆军学院和军事学院时获得的。
1922年10月,石井秋穗被任命为陆军步兵少尉,开始在第42步兵联队服役。五年后的1927年,他与吉川清子结婚,进入了陆军少年兵团等多个岗位。1932年,他顺利从陆军战争大学毕业,并于同年11月被任命为第42步兵团的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井秋穗的职务逐渐升迁。1933年12月,他被任命为第16师参谋,兼任总参谋部委员,驻第16师司令部。1936年,二二六事变爆发后,石井秋穗成为了陆军军事法庭的法官,处理一些与政治动荡相关的事务。到了1937年8月,他晋升为步兵少校,并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先后在华北方面军担任参谋(主要负责情报工作)。1939年3月,他晋升为步兵中佐,并被调任至陆军部军务局工作,担任军务科员。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石井秋穗曾作为陆军省的谈判负责人,参与了日美谈判的相关事务。尽管最高司令部当时主张尽早开战,石井秋穗依然在军务局长武藤章的领导下,坚持推进谈判进程。他努力促成谈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1941年10月,石井秋穗晋升为陆军上校,并被任命为南方军参谋。同年11月,他离开了日本前往海外,日期恰巧与赫尔照会递交给华盛顿的时间相吻合。
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石井秋穗因健康原因于1943年1月返回日本,重新调入陆军战争大学,直至1945年8月。二战结束后,石井秋穗被任命为陆军战争大学的教员,并于同年12月转入预备役。战后,1947年11月,他被暂时禁止担任公职。
在战后的岁月里,石井秋穗选择回到山口县的家乡,过上了务农和读书的平静生活。直到1996年8月25日,石井秋穗去世,享年95岁。
作为陆军省军务局的高级军务科员,石井秋穗参与了日本多项重要的国策起草工作。例如,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决定的帝国国策遂行要领中的战争内容,就是他亲自书写的。回顾那段历史,石井秋穗曾表示:“我们可能很愚蠢,但一旦迈出第一步,这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虽然它需要很多修改,但非常重要。而且他们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
石井秋穗还曾谈到自己支持日本参战的原因:“当时,日本的资产被冻结,我思考了大约一个星期,不知道该怎么办……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工作,我都在想这个问题。最后,油料已经没有了,考虑再三,我决定参战。那时,我认定除了参战,别无选择。”
他进一步阐述道:“如果我们达成和解,日本就必须撤出中国。那么,撤军后还会有人支持吗?我怀疑是否有这样的和平主义者存在。从上到下,管理者里没有人会这么做。归根结底,从理论上讲,每一项政策都有问题。实话说,这背后隐藏着一种侵略意识。”
对于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战争的态度,石井秋穗总结道:“事实上,战争的本质早已注定,尽管每次完成一个任务后,接下来又会有新的目标。但战争的根本思想已经开始显现。尽管如此,最终这些计划注定了走向侵略的道路。”
他回顾自己的政治生涯时,感到既复杂又沉重,承认自己在国家的侵略政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