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雍正死后为何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而不是皇后?
要说《甄嬛传》里最让人讨厌的角色,华妃年世兰绝对是排在第一位。其实,“年世兰”也不是杜撰出来的,它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敦肃皇贵妃的。
不过,与电视剧中撞墙而死的纪士兰不同,敦肃皇贵妃死后,却被葬在了雍正帝泰陵里,与皇帝合葬。
这是皇后才有的特权,怎么会落在这样的妃子身上?
编辑搜索
人人喊打的年世兰
年世兰在电影和电视剧里是个招人讨厌的角色。因为出身名门,兄长又是清兵大将,年世兰一入后宫,便目中无人,目中无人,尤其是她的哥哥,更是统领着清兵的虎将,所以,年世兰一入后宫,便目中无人。
早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年世兰就已经是侧妃了。年世兰住在雍王府的时候,曾经怀了雍正帝的孩子。只是后来她喝了端妃给她的安胎药,却不幸流产,因此年世兰对她怀恨在心。
其实那碗“安胎药”就是太后下的药,最后端妃背了黑锅,年世兰为泄心头之恨,硬生生把一瓶红花灌进了端妃的肚子里。
编辑搜索
看得出来,年世兰是个有仇必报的人。雍正帝登基后,册封年世兰为“华妃”,辅佐乌拉那拉氏处理后宫事务。华妃名义上仅次于皇后,但心高气傲的她根本不把乌拉那拉氏放在眼里,反而仗着年家的权势,在宫中作威作福。
与此同时,她又联合丽嫔和曹贵人,与皇后结党营私,与皇后争权夺势,而甄嬛身为影视剧中的主角,也曾多次遭受其迫害。她本以为谁也奈何不了她,却不知道雍正帝对她和年家已经有了戒心,就连除掉年羹尧的计划都提了出来,一心只想得到雍正帝的恩宠的华妃根本就不知道。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华妃作恶多端终惹来祸端,聪慧过人的甄嬛与雍正联手拔除华妃这颗毒瘤。
编辑搜索
一开始,甄嬛和雍正帝的关系并不融洽,借机放松了华妃的戒心。后来被曹贵人揭发,雍正下令废了华妃的爵位,把她贬成了应氏。看在多年情分上,雍正没有杀了他。
可年世兰非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派人去烧了甄嬛住的碎玉轩,这件事发生后,雍正震怒之下,直接将她丢进了冷宫。年世兰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不甘心就这么死在冷宫里。可甄嬛带来的消息,却将她心中最后一丝侥幸给击得粉碎。
年世兰一直以为皇上赏赐给她的欢宜香,却不知道皇上给她下的药里加了大量的麝香,为的就是不让华妃怀上身孕,从而威胁到皇上的地位。
年世兰知道真相后,只说了一句“皇上,是你害了诗兰”,就一头撞墙自杀了。作为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女人,她的葬礼自然是草草了事,没有一个好结果。
编辑搜索
不过,以年世兰为原型的敦肃皇贵妃,下场就远不如华妃了。
论年氏与雍正的夫妻关系
雍正帝和年氏之间的感情,在历史上并不像《甄嬛传》中那么简单。
在剧中,雍正帝只是拿年世兰当政治工具,日夜防备。但事实上,雍正帝对年氏是真的疼爱有加。
而且年氏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霸道、阴险,反而是个贤良淑德,性情温和的女子。
编辑搜索
年氏嫁给雍正,是康熙帝赐婚的结果。康熙四十八年,年氏才十二三岁,湖北巡抚年遐龄的女儿便被指为雍正的侧福晋。虽然只是一桩亲事,但雍正和年氏却是真的相爱了,成亲后更是恩爱有加,互相尊重。
年氏于康熙五十四年诞下四女,五十九年诞下皇七子,六十年诞下皇八子,雍正元年又得雍正帝第九子福沛。年氏给雍正帝生了四个孩子,除了雍正帝之外,其他妃子都没有子嗣,可见年氏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皇八子出生后,雍正帝破例让年氏自己养大,一时间,有传言说皇上要立他为太子。
编辑搜索
雍正元年,年氏受封皇贵妃之位,在六宫之中,除了皇后之外,还有一位比她更早入门、资历更老的侧福晋,最终也只得了个“齐妃”的封号。
从雍正对年氏的宠爱程度来看,她既有福气,又有不幸,虽有四子,但存活率极低。尤其是年氏的九个儿子福沛,在临产前难产,福沛生下的时候,已经是死胎了。
剩下的三个孩子,也都死在了他的手里。
年氏连续生孩子,身体被掏空,再加上丧子之痛,身心俱疲,没过多久,年氏就一病不起。
编辑搜索
年氏于雍正三年病重。雍正帝在百忙之中,总会抽空去看一眼年氏,从他十一月以来的记录来看,一向勤勉的他,处理政务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天都没有提到过皇上的政事。
皇帝甚至破例将汉族出身的她封为皇贵妃,希望为其冲喜,可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年氏的性命。11月23日这天,还未来得及受分封礼的年氏薨于圆明园,追封谥号敦肃皇贵妃。
为了祭奠年氏,雍正帝辍朝五天,专门为年氏办丧礼。根据清朝文献《汉文谕旨》的记载,雍正帝葬礼期间的情绪非常不好,多次因为同一件事发火大骂廉亲王和六部官员,甚至将礼部上下四位官员降职两级。
雍正帝在后来的书册记载中每每说起年氏,总是不吝溢美之词,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对上小心谨慎、对下宽厚平和。”
此时雍正帝与年氏的八皇子福惠还没有夭折,爱屋及乌的雍正帝对其十分宠爱,远胜其他皇子。然而在年氏去世三年后,8岁的福惠便追随年氏去了。难掩心痛的雍正帝追封福惠为亲王,他是一众皇子中最先被封为亲王的一个。
与福惠相比,彼时已经年过18岁的弘历、弘昼等人甚至连贝勒都还不是,雍正对福惠的宠爱可见一斑。
雍正对年氏专宠最直接的体现,还要数将其葬入泰陵。
与雍正帝合葬
据史料记载,年氏去世后雍正帝特许将其葬入泰陵。泰陵是雍正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准许年氏葬入泰陵,相当于变相同意了年氏与雍正帝自己的合葬。
按照大清礼制,能够与皇帝合葬是皇后才拥有的殊荣。而年氏即使再受宠爱,终究只是一个皇贵妃,这份荣耀的加诸,使年氏也受到了不少的议论和冲击。
再者,年氏去世之前年羹尧已经触犯龙颜,她去世后不久年羹尧便被论罪,可即便是其亲哥哥雍正的怒火也未牵涉至年氏,也未能让雍正帝改变合葬的主意。
且年氏属于汉族,祖籍并不是来源于满清八旗中的任何一支。即使被分封为满清贵族,但彼时汉人与满人之间的血缘隔阂也不是能够轻易打破的。所以,一位汉族妃子与满族皇帝合葬,似乎更加说不过去。
可雍正帝偏偏这么做了,或许在他的心里,年氏与他而言早已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皇贵妃,而是当作妻子来对待。为了所爱之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倘若不是受制于汉族之女的地位,以年氏受宠程度其身份也就不可能只限于皇贵妃了,而是很有可能被雍正帝册封为皇后。
当然,身为雍正帝原配皇后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后也依照祖训和礼法跟孙雍正帝下葬到了泰陵地宫。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甄嬛传》主人公甄嬛的原型——孝圣宪皇后,最后却并未能跟随雍正帝葬入泰陵。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于康熙43年被指婚给雍正,雍正元年被封为熹妃。熹妃之所以能够在乌拉那拉氏逝世后上位,更多的是母凭子贵,因为她生下的皇四子弘历深受康熙帝和雍正帝喜爱。
相较于年氏,雍正帝对熹妃终究是少了几分感情。否则,陪同雍正帝葬入泰陵的必然是两位皇后,而不是年氏。
乾隆二年,年氏金棺陪同雍正帝葬入泰陵地宫,金棺放置于雍正帝左侧。
结语
相较于《甄嬛传》中年世兰的结局,现实中的年氏无疑要好上许多倍。纵然红颜薄命、且子女先后夭折,但能承恩多年,死后能得到与皇帝同葬泰陵的无上殊荣。
影视剧中甄嬛实现了逆风翻盘,但她也仅仅只是活在观众心目中的角色形象,而在历史上那个最不受观众待见的“华妃”才是最受宠爱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