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许诺只要答应条件,可放蒋经国回国,蒋介石:我宁可无后
创始人
2025-10-13 05:01:59
0

1925年10月,15岁的蒋经国乘坐一艘苏联货轮离开了中国,抵达海参崴后,他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的“蜜月期”,国民党执行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然而,仅仅半年后,“中山舰事件”爆发,接着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急剧恶化,最终全面破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经国的处境急转直下,作为蒋介石的儿子,他很快从曾经的“座上宾”变成了众矢之的。这一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蒋经国,持续了整整10年。在这段时间里,蒋经国被迫远离家园,被安排到西伯利亚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饱受寒冷与饥饿的折磨。如果没有妻子蒋方良的悉心照顾,他可能很难度过那段艰难岁月。蒋经国曾感慨道:“这段岁月让我身心受创,那些教训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直到1937年,蒋介石才通过外交途径将蒋经国赎回中国,这段苦难的12年才告一段落。蒋经国回忆说,自己的父亲在那段时间里曾有过几次机会救他回国,但因为种种原因,蒋介石都放弃了这些机会。

第一次机会发生在1929年末。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与苏联军队在东北爆发冲突,事件被称为“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最终失败,12月,蒋介石通过张学良派人与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书》,约定两国平息冲突,恢复中东路共管等协议,但蒋介石最终未批准该协议。

1930年,蒋介石的妻子宋霭龄建议他通过承认《伯力协定书》来换取蒋经国的归国。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伯力记录》无异亡国,我宁愿牺牲一切,也誓不承认。”他还提到:“我为事业所累,怎能顾及家事,只是无以面对我母亲和她对孙儿的深情。”

然而,这并不是蒋介石放弃救儿子的唯一一次机会。1931年,涉及共产国际的牛兰夫妇在上海被捕,并被移交给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救出牛兰夫妇,苏联方面提出了交换蒋经国的建议,但蒋介石坚决拒绝。在日记中,他写道:“宁愿让经国留在苏俄,也绝不会为了交换罪犯而放弃自己的亲儿。”这种决绝态度与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类似举动相呼应,斯大林在德国捕获其长子雅科夫后,也拒绝用他交换德军高级将领保卢斯。

蒋介石一直在努力为蒋经国寻求归国的机会,但无论是外交交涉还是其他途径,蒋经国一直未能回国。尽管如此,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思念和期望却越来越深。在1933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经国在俄国,回家无期,不孝之罪,如何承受?”1934年8月15日,他再次写道:“近期生病,尤其怀念两个儿子,期盼他们能继承我的事业。”这时,蒋介石已开始有意培养蒋经国作为接班人。

期间,蒋经国本人也曾通过外交渠道表达过不愿回国的态度,甚至在信中痛骂父亲蒋介石。蒋介石认为这是苏联方面的“诈伪”之术。

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面临压力,谈判初期他仍坚决表示:“若要我牺牲国家利益,我宁可没有后代。”然而,随着谈判的推进,蒋介石最终妥协,同意一些条件,以换取自己和儿子的自由。其中一项回报就是,蒋介石同意释放苏联远东局的情报负责人雅科夫·布罗宁。

1937年3月,蒋经国告别斯大林,准备回国。斯大林赠送他一把手枪,作为告别礼物。那时,蒋经国已经27岁,他离开苏联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子。12年的流亡岁月,蒋经国从一个青少年成长为一位身心成熟的男子,而这段经历,也深深刻在了他的一生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研素描全身写生怎么练 全身像写生作为美术考研核心科目之一,其训练体系需遵循科学认知规律与艺术表现逻辑。考生应从基础认知、阶...
层林尽染绘冬韵,初冬的大理沙溪... 初冬的大理沙溪,宛如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远处的山峦已染上了初冬的色彩,斑斓的树叶与沙溪古镇交相辉映...
原创 如... 1295年冬天,当马可·波罗带着皱巴巴的蒙古袍和装满东方见闻的头脑回到威尼斯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十...
原创 武... 宋朝山东虎患探因:自然、人文与生态的千年交响 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武松景阳冈徒手搏虎的壮举与...
(粤港澳全运会)王子露亮相艺术...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项目个人全能预赛在深圳市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图为陕西队选手...
被中方强硬回击后,荷兰&quo... 近期,荷兰和中国之间关于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谈判可谓是一场精彩的大戏,但就在外界不断揣测双方关系走向时...
原创 《... 妙玉是贾府请去栊翠庵修行的尼姑,本该六根清净,却偏偏对宝玉动了心。可出家人的身份像道枷锁,让她没法直...
湖南省省长、浙江省省长,一同观... 撰文 | 余晖 据《湖南日报》消息,11月6日,湖南省省长毛伟明率湖南省代表团在浙江学习考察。浙江...
原创 得... 这事拿到今天人手里,脑子里打个转会停住,皇帝坐在紫禁城里管着那么多百姓,听到对面那位英格兰的主事人二...
原创 一... 在古代的皇权体系中,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象征。那个时代,封建迷信盛行,许多人都深信命运与天意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