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日本却表现出一定的胆量,这是因为日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若胜利,能够获得巨大的好处;即便失败,丢掉的只是几个偏远的小岛,且本土不会遭受全面入侵,中国不会轻易进攻日本本土。因此,日本抱有冒险的心态,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机会。尽管我们对日本一直持有警惕态度,但它的地缘压力使得它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换句话说,尽管我们无法改变日本的立场,但最终如何处理这一局面,将由未来的领导者去应对。
回顾二战时期,中国当时国力相对薄弱,且大多为平原地区,这使得日本的进攻较为顺利。但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逐步扭转了局势。今天的中国,情况大不相同。如果日本敢再次开战,它连中国的海岸线都可能无法突破。日本并非鲁莽的冒险者,而是一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它会在利益的权衡下做决定。与中国对抗尚且可以,但直接向中国宣战,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时刻警惕日本,保持对其行动的关注。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客观、理性地分析日本的行为,了解它的真实意图。对待潜在的敌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2024年,日本的军费预算将达到约7万亿日元,创下战后新高,并且购买了美国的“战斧”导弹。但日本面临一个致命的短板,那就是它缺乏独立的作战指挥权,必须依赖美国的支持。即便如此,日本也知道,单独与中国开战并没有足够的胜算。特别是在海军方面,日本的舰艇数量仅为中国海军的三分之一,硬拼根本无法取胜。
此外,日本的经济也离不开中国。2023年中日贸易额接近3.5万亿人民币,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零件等产业大量依赖中国市场。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这些产业将遭遇巨大冲击,许多工人将失业,经济损失远远大于丢失几个岛屿的代价。投机主义者是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的。
从中国的反制能力来看,我们的海军目前拥有3艘航母,数量远超日本的大型驱逐舰,且反舰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日本周边海域。日本的军事基地大多分布在沿海,一旦开战,这些基地将很容易被锁定。即使日本设想自己的本土不受严重攻击,这种想法也不现实,何况其军队根本无法真正进入中国的领土。
因此,虽然我们需要警惕日本的“小动作”,但不必过度担心它会挑起战争。日本的“冒险精神”总是基于利益的权衡,如今它既没有单独作战的能力,又离不开中国的经济合作,因此它只会在对抗中寻求平衡,而不可能与中国撕破脸皮。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时刻关注日本的动向,这比空喊口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