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岳飞的墓前,有四个跪着的塑像,分别是秦桧夫妇、南宋名将张俊和主审官万俟卨。然而,曾经在墓前跪着的另一个人,后来却被移除了,这让一些人感到不解。这个人曾在陷害岳飞的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什么他最后会被轻易移除呢?
岳飞为抗金拼尽全力,屡次打败金军,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成为金人眼中的眼中钉。他们甚至在议和时提出了“必杀岳飞”这一条件。就在北伐战场局势有利于宋军时,秦桧和赵构却主张议和,迫使岳飞停止进军。为了配合金人的要求,赵构在岳飞到达朱仙镇时,接连下了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回朝。
罗汝楫,安徽徽州歙县人,是秦桧的心腹。通过秦桧的支持,罗汝楫很快晋升为监察御史,之后又迅速升为殿中侍御史。当郾城大捷的捷报传到朝廷时,罗汝楫听从秦桧指使,向赵构上疏,建议让岳飞停止进军。赵构立即下令班师,岳飞看到胜利在握却被迫撤军,感到极大的愤怒和悲痛,愤然表示:“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
随后的政治斗争中,秦桧和赵构将岳飞陷入了冤案。最初,岳飞与韩世忠、张俊被调离军队,转任枢密院职务。张俊此时正是背弃岳飞、与秦桧勾结的关键人物,他在得知岳飞拒绝收编韩世忠的军队后,心生怨恨,并参与了设计陷害岳飞的阴谋。
在这种情况下,秦桧与张俊等人联合对岳飞展开了压制。通过一系列手段,岳飞被罢免了枢密副使之职,被任命为“万寿观使”,从而被边缘化。在岳飞的部下,张俊利用内部矛盾威逼岳飞的部将王贵作伪证,成功地让岳飞被关进大理寺。
在此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初审官何铸发现岳飞无罪,却因不愿参与冤屈忠良,被秦桧更换。新的审理官万俟卨和罗汝楫接手后,继续以极端手段审讯岳飞,使用了残酷的酷刑,包括“披麻拷”,逼迫岳飞承认自己所谓的“罪行”。最终,岳飞在极度的痛苦中被冤死,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秦桧、张俊、罗汝楫等人。
在岳飞死后,罗汝楫不仅继续陷害那些曾为岳飞辩护的官员,还让岳飞的冤屈进一步延续。直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岳飞的冤屈才得到了部分澄清。绍兴三十二年,岳飞的冤屈终于得到部分平反,但这个过程漫长且充满了阻力。
为了表达对岳飞冤屈的愤怒,明朝时期,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命工匠铸造了四个铜像,这些塑像代表了秦桧夫妇和万俟卨,跪在岳飞的墓前,象征着他们的罪行和社会的唾弃。由于这些塑像常常成为民众发泄愤怒的对象,它们被击打、踢打,直到面目全非。直到万历年间,浙江按察副使范来查阅岳飞冤案时发现,张俊也是关键的恶人之一。于是,张俊的铁像也被铸造,跪在岳飞墓前与其他三人一同接受世人的指责。
然而,清朝时期,岳飞墓前的塑像遭遇了改变。虽然秦桧夫妇、万俟卨和张俊的塑像保留了下来,但罗汝楫的塑像被移除了。这个决定部分来源于历史的变化,也与罗汝楫的儿子罗愿有关。罗愿因父亲罪行的痛苦深感愧疚,在岳飞墓前去世,许多人认为这是对父亲罪行的“惩罚”。
即便如此,罗汝楫与秦桧等人的阴谋仍然在历史中留有深刻的烙印,他们的罪行使岳飞这位民族英雄冤死,造成了千古冤案。岳飞的英名与忠诚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而那些罪恶的奸臣,尽管一时得势,最终都将被历史铭记为背叛者和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