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字叔宝,是隋末的乱世英雄,也是唐朝开国大将李世民的得力干将。秦琼一生武勇,以骁勇善战著称。在李世民还只是秦王时,秦琼随他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的地位却逐渐低调,甚至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升职,还在凌烟阁的功臣排名中处于末位,显得与他昔日的功绩不符。这也让不少人猜测,李世民或许在玄武门之变后疏远了秦琼,原因可能是他没有参与政变。
但真相究竟如何呢?我们从史料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秦琼出身北齐官员世家,但由于北周灭北齐,他的家族背景并未得到保留。虽然是出身并不显赫,但秦琼凭借过人的勇武,早早就崭露头角。他的名声广泛,甚至在《旧唐书》里都有记载,称他“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太宗必命叔宝出列”,而且每次冲锋陷阵,他总能突破重围,英勇无比。
秦琼最初跟随隋朝的大将来护儿,虽然只是“帐内”小卒,但来护儿看中了他,认为他是个有志有节的好士兵。据《旧唐书》记载,来护儿曾因秦琼家里有丧事,特意去吊唁,表示秦琼是一个“必当自取富贵”的勇士,不应被埋没。果然,在隋末的战乱中,秦琼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在张须陀与卢明月的对峙中,秦琼和罗士信作为突击队,成功扰乱敌阵,为隋军的胜利立下了大功。之后,他又跟随隋将裴仁基参战,并在一次与李密的大战中表现出色,甚至在李密差点丧命之际,秦琼凭一己之力救了他,力挽狂澜。这一战,让秦琼赢得了李密的青睐,并得到了重用。
然而,随着瓦岗军的分裂,李密被迫投降李渊,秦琼和程知节等人也相继归降王世充。王世充是一个野心勃勃且德行不佳的人,秦琼等人在一次与唐军的战斗中乘机投降了大唐。李渊接纳了他们,并将秦琼任命为秦王李世民的麾下。
李世民接纳秦琼后,给了他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和宋金刚时,秦琼与尉迟敬德多次交手,战功显赫。《旧唐书》记载,秦琼多次“破尉迟敬德”,因此李世民还特意赏赐他金瓶。最终,李渊大破宋金刚后,赏赐了秦琼黄金百斤,并封为上柱国。此后,秦琼一直参与李世民的多次征战,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特别是在虎牢关和刘黑闼的战斗中,他表现尤为突出。
但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并没有出现在其中。史料表明,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中并未包括秦琼,虽然有人认为他没有参与政变,但从《旧唐书》的记载来看,秦琼在此时确实参与了事件的后续工作。历史学者普遍认为,秦琼当时最可能在玄武门外与太子党的一支猛将作战,或者在秦王府保卫李世民的家眷。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受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且被赐予七百户封地。然而,尽管他的地位得到了尊重,但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秦琼的出场频率却大幅降低。史料中提到,秦琼在这一时期健康状况日渐恶化,“屡中重疮”,长年征战、伤病不断,令他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尽管如此,李世民依旧给予他厚待,并在他去世后特令他陪葬在昭陵,以示对他不忘的敬意。
虽然秦琼在贞观年间未能再大展拳脚,但李世民依然将他列入凌烟阁,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凌烟阁的排名并非单纯根据功劳大小,而是还考虑了身份背景和职位角色。秦琼在其中排名最后,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健康问题,而不是李世民对他的疏远。总的来说,秦琼一生虽然未能享有与他英勇功勋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但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李世民始终对他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