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谟是明朝中期一位颇有名望的大臣,出生于叙州府长宁县,也就是如今四川省长宁县。他自幼勤学好问,才华出众,在正统十年考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翰林编修。
周洪谟学识渊博,记忆力极强,善于写文章和诗词,对于朝廷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都能信手拈来,谈吐不凡。景泰元年,他上疏劝代宗皇帝勤勉于政务,亲自参加御前讲学,这一举动赢得皇帝的欣赏,他也因此被提拔为侍读。
天顺二年,他又被派往南京,主持翰林院事务。到了成化年间,他多次上奏折,陈述国家大事,希望宪宗皇帝能够专心治学、整顿内政、抵御外患。他提出的建议非常具体,例如:在内政方面要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清除不称职的官吏,表彰忠臣,裁减冗余职务;在防御方面则强调要挑选合格的将领,训练士兵,准备充足的兵器和粮草。这些意见得到了宪宗的采纳。
不久,朝廷商议进讨四川的山都掌蛮,周洪谟特别上书,提出了六条详细的作战计划。宪宗非常重视,当即下发军中执行。之后,他官职不断提升,先后担任学士、南京国子监祭酒。成化十一年,他针对国子监学风浮躁的情况,上疏建议恢复洪武年间的严格校规,皇帝同样予以批准。后来,他一路升迁至礼部尚书,成化二十年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到了弘治元年,京城突发雷暴冰雹,天寿山的宫殿屋瓦多有毁坏。周洪谟借此劝诫孝宗皇帝要自我反省,修身立德。孝宗虚心接受他的劝言。
周洪谟为人端庄谨慎,但因与权臣万安同乡而受到牵连。万安是“三阁老”中最为人诟病的一位,名声极差。有人因此指责周洪谟是其同党,令他深感难以在朝中立足。最终,他主动请求辞官归乡,孝宗准许了他的请求。
辞官三年后,周洪谟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弥留之际,他仍心系国家,强忍病痛写下一封奏疏,提出安定京城、稳定边疆的十条建议,展现了一位明代忠臣的担当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