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有13位党员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着50多名党员,齐聚上海,商讨党的未来发展和重要议题。这13位代表来自不同地方,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那么,这些代表们的后续人生轨迹又是如何的呢?
陈潭秋,来自湖北黄冈,23岁时就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响应爱国号召。1920年,他与董必武在武汉创立了共产党组织,并于1921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陈潭秋继续活跃在鄂赣地区,积极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35年,他被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四年后,他返回中国,前往新疆执行党派任务,旨在与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然而,这次任务改变了他的一生。1943年秋,他在乌鲁木齐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年仅47岁。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1920年冬,他与青年毛泽东在湖南成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他以45岁的年纪,成为中共一大的参会代表,并且是年纪最大的代表之一。会后,何叔衡与毛泽东一同返回湖南,致力于发展地方党组织。1934年,他被派往中央根据地从事游击战斗。然而,在1935年,他与邓子恢等人转移到福建时,遭遇敌人追捕,途中不幸被敌人击伤,最终英勇牺牲。
邓恩铭,贵州荔波人,1920年,他与王尽美等人共同成立了“励新学会”,并成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1921年,他从青岛赶到上海参加一大,会议结束后,邓恩铭代表中国参加了共产国际的会议。1929年,由于叛徒的告密,他在济南被捕,并在两年后,年仅30岁时被敌人处决。在临刑前,他高唱《国际歌》,他的壮烈死节感动了无数人。
王尽美,山东诸城人,1921年,他代表济南参加了中共一大。会后,他与邓恩铭等人前往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的会议,并获得列宁的接见。回国后,他组织并领导了一系列工人罢工运动,1925年因病去世,年仅27岁。
周佛海,20岁时,他到日本留学,开始接触并信仰共产主义。1921年,他从日本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议后,他返回日本,逐渐受到了错误理论的影响,开始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1924年秋,他正式脱党,之后投靠蒋介石,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抗战期间,他与汪精卫合作,出卖民族利益。1948年,他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死于囚禁,享年约50岁。
张国焘,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曾被选为北京学联主席。1921年,他作为北京代表参加了一大,并成为大会主持人。会后,张国焘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然而,1924年他被捕并投降敌人,出狱后掩饰这一行为,革命信仰动摇。1938年,他在祭拜黄帝陵时,借机离开延安,投靠国民党。最终,他在台湾、新中国成立后移居加拿大,1979年去世。
陈公博,广东南海人,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受新思潮影响。1921年,他作为广州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会后,他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支持陈炯明叛变,随后脱离共产党,并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加入了汪精卫的伪政府,成为汉奸。战后,他逃往日本,最终在苏州被处决,时年54岁。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五四运动时参与了火烧赵家楼。1921年,年仅19岁的刘仁静参加了中共一大,并主张发展工人运动。1926年,他前往莫斯科学习,受到了托派思想的影响。三年后回国,依然坚持托派理论,最终被开除党籍。此后,他曾活跃于国民党,晚年时担任人民日报编辑,1987年不幸车祸去世,享年85岁。
包惠僧,湖北黄冈人,1921年,他作为陈独秀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大革命低谷时,他选择退党,之后为国民党政府工作。抗战后期,他辞职并前往澳门谋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并在1957年担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在北京去世。
李汉俊,湖北潜江人,1920年,他与陈独秀等人共同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担任代书记。1921年,李汉俊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地点正是他自己的家。二大后,他与陈独秀、张国焘等人发生分歧,逐渐淡出了党内活动。但他仍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在大革命时期保护了许多党员。1927年冬,他被桂系军阀捕获,次年被枪决,年仅37岁。
李达,湖南永州人,五四运动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参加中共一大,并担任中央宣传主任。会后,他与毛泽东等人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但因与党内意见不合,于1923年宣布退党,成为无党派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李达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改造武汉大学与湖南大学。1966年去世,享年76岁。
毛泽东与董必武,两位伟大的革命领袖,都在1921年参加了中共一大。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并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崛起,成为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