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下属的第12兵团,有一个响亮的别名——“二萧兵团”。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兵团组建时的两位核心领导者,司令员萧劲光和政委萧华,均为“萧”姓。
第12兵团是四野最早成立的王牌兵团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初期的辽东前线指挥所。当时,我军在东北战场设立这一指挥机构,任务是坚守南满根据地,统领第三纵队、第四纵队以及南满的三个独立师。 1948年4月,东北战场的人民军队进行大规模整编,辽东前线指挥所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一指挥所,由萧劲光和萧华分别担任司令员与政委。同年9月,第一指挥所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领导班子依旧是“二萧”搭档。 辽沈战役中,第一兵团在二萧的指挥下参加了解放长春的作战。长春当时由国民党嫡系新7军、滇系第60军以及其他部队共十万人防守,守军司令是名将郑洞国。二萧兵团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坚持五个月之久,最终促成守军将领曾泽生率部起义。这是我军首次通过长期围困,和平解放坚固大城市的成功案例。 东北全境解放后,第一兵团被改编为第12兵团,萧劲光继续担任司令员,萧华则调任特种兵纵队司令员。 1949年1月,第12兵团作为先遣部队投入天津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解放了华北重镇。此后,他们又率领第40军、第43军和炮兵一团共约12万人,南下进入华中,牵制武汉地区的敌军,以策应二野、三野大军的渡江行动。武汉解放后,第12兵团再次担任先锋,进军长沙,并在衡阳、宝庆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展开大规模激战,最终重创号称桂系王牌的钢七军。这是四野南下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第12兵团表现尤为突出。 两度作为四野先遣军,第12兵团无疑是公认的王牌劲旅。其麾下将领猛将如云: - 第40军:机动灵活,被国军称为“旋风军”,是四野五大主力之一。军长韩先楚素有“四野第一虎将”之名。主力118师因战斗作风顽强,被誉为“暴风雨部队”,师长邓岳也是我军赫赫有名的虎将。 - 第46军:作战经验丰富,发展迅速,军长詹才芳既善军事也懂政工。其下136师师长曾雍雅、137师师长萧全夫,均是敢打硬仗的猛将。- 第45军:号称“铁拳部队”,攻防兼备,战力强悍。军长黄永胜是一位铁血悍将,陈伯钧则以军事理论和实际作战能力闻名。135师师长丁盛更是后来成为第54军首任军长的著名将领。 由此可见,第12兵团不仅因“二萧”而得名,更因其在南征北战中的屡次建功和旗下众多虎将,而被视为四野的顶尖王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