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俘虏8岁男孩,男孩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创始人
2025-10-10 19:32:03
0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明军攻破草原,一名八岁男孩在战俘中格外显眼。身份揭晓,他是元顺帝之孙。

朱元璋本可斩草除根,却反常赐爵封侯,数年后更亲送归北。他究竟凭什么被留下?

王朝更替下的少年质子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当时大元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尚在大都固守,但大势已去。明军北伐连克中原、河北等地,元军溃败,顺帝被迫率部北迁,退至上都。

明朝建国初年,北伐持续推进,元军节节败退。至洪武四年,明军收复四川陕西甘肃西北重镇,元朝在中原的控制范围几乎全线崩溃。洪武五年,明军进攻河套漠南一带,试图一举根除元朝残余势力。

在这次西北战役中,明军俘获一批北元王公贵族,其中包括一位仅八岁的蒙古王孙。明廷迅速确认其身份——元顺帝之孙、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名为买的里八剌。

买的里八剌的生母身份不详,史载其生于察哈尔,时年尚幼,随部在漠南草原游牧。由于其父昭宗被北元贵族拥立为帝,却被叛军杀害,买的里八剌在草原上无依无靠,作为“皇裔孤儿”被部族收养。明军攻入时,他随养育部族一同被俘,送抵大都,旋即押解至南京,交由礼部锦衣卫监管。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并未下令处死,反而下旨收养,并封其为“崇礼侯”。这一行为不仅引起朝堂议论,也令外部观察者困惑。为何新帝不斩“前朝余孽”,反而予以厚待?

朱元璋认为:“彼虽敌之裔,幼而无过,且可安北方之人心。”此言表明其出于政治策略考虑,希望通过对元室后裔的安置,平息草原诸部的抵抗情绪,同时展示明廷的仁政。

买的里八剌自到南京后,居住于明宫近郊的官邸,礼部每年供给食禄衣物。由于其年龄尚幼,朝中官员并未将其视为潜在威胁,但监控措施依旧严密。他的语言、教育均接受汉化,朝廷特命官员教授儒学礼仪,使其远离草原文化影响。

但尽管在宫廷内得到照顾,他的蒙古身份并未被磨灭。蒙古贵族间仍私下传播其消息,称其为“太子买的里”,部分草原部族曾数次向明廷递交请愿,要求其归还“元皇孙”,称“以安部落之心”。

朱元璋对此反应谨慎,一方面不允许外部接触买的里八剌,另一方面则暗中派遣使者了解漠北草原形势。

在洪武六年,明廷对草原局势的研判趋于悲观。蒙古贵族间派系林立,脱脱不花、也速迭儿、脱火赤、乃儿不花等诸部互相倾轧,中央权力真空日益加剧。朱元璋意识到,如果放任局面恶化,将导致北方边疆长期动荡。

此时,便出现了“让买的里八剌回归草原,以安部心”的提议。

命运的转折与政治的棋局

洪武七年初,朝中正式就“崇礼侯归漠”一事展开议论。主张遣返者以吏部尚书李善长为首,认为应借其名望影响草原局势,消解北元势力。反对者则忧其身份特殊,若重回草原,或被部族推为新汗,重启北元之争。

朱元璋最终决定“遣返”。但他设定了多个条件:其一,必须由明廷监护官全程随行;其二,不得中途驻留漠南部族;其三,必须先抵兀良哈,再由其内部接应。

买的里八剌本人并未对此表示强烈情绪。据礼部记录,其送别之日,仅一语未发,静默上车。明廷赐以金帛、马匹、礼器,并给以册文,言辞谨慎,表明“念尔无辜,故归尔故土,冀尔勿逆天命”。

护送队伍自南京出发,沿大运河南上,经山东、河北、山西边镇,再抵大同,由此进入草原边境。沿途,驻守官员每日上报行程,无异动。礼部指令地方官不得过问、不许接触,以免走漏风声。

行至大同时,曾有边将劝阻“不可再行”,但被朱元璋驳回。皇帝亲自批示:“朕志已决,勿以疑阻忠策。”

买的里八剌过关之后,其踪迹渐渐模糊。《太祖实录》载:“崇礼侯至兀良哈,部众迎之而去,余不得详。

不过,在之后若干年中,明廷边将多次提及草原有“王孙买的里八剌”之传言。或称其聚部数千,立于斡难河;或言其改姓归隐,居于克鲁伦河谷。均无确凿证据。

朱元璋未再追究。洪武十年(1377年),他在一次接见文武百官时淡然言及:“彼若为王,当已为乱。未为者,亦知我心。”

这一言论,成为朱元璋对买的里八剌最后的政治评价。

草原的归属与明廷的博弈

洪武七年,朱元璋正式决定将买的里八剌遣返。此举在明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主张北元残部彻底剿灭的群臣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若放任余孽回归草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隐患;另一方面,一些主和派的官员却认为,“买的里八剌”作为元顺帝的孙子,如果能够回归草原,对北方的稳定无疑是一次有力的控制。

明朝初期的北方政策,一直是在“安抚”和“控制”之间徘徊。朱元璋深知,北元的余孽不可能完全消失,草原上的力量也远非朝廷所能轻易撼动。因此,他在决定遣返买的里八剌的同时,亦未完全放松对北方的掌控。

他命令多名监护官随行,确保买的里八剌能够顺利返回,但在途中不得擅自活动,防止其与蒙古各部落接触,甚至利用这个身份号召反抗明朝的力量。

当时,北元在草原上并未彻底解体,各部的部族首领仍然活跃,很多地方的权力格局非常复杂。买的里八剌的身份对于这些部落首领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象征意义。朱元璋深知这一点,他的遣返并非单纯的政治宽容,而是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

买的里八剌被安排在中原的监护下,随即开始了漫长的归途。在路上,他没有展现出过多的情绪变化。作为一个年幼的元皇孙,他一直保持着沉默与冷静,不言不语。尽管他面临着命运的巨大变数,但他的心境始终如一。

他对明朝的安排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满,甚至在一些记录中显示,他对自己即将回到草原的命运也并没有太多的抗拒。或许在他心中,回归草原不过是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安排,一种延续。

途中,监护官不时观察他的举动。某次,监护官向他询问是否愿意接受某些“附加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待遇,买的里八剌只是简单地回答:“我愿意归还家乡,安葬宗族。”这一回答,在明朝官员中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尽管他并未直接表露出对明朝的忠诚,但他提到的“安葬宗族”与“归还家乡”似乎带有一种历史使命感。

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买的里八剌终于在1374年到达了北方边界。他被正式交给了蒙古草原上的部落首领,并在一场简单的仪式上被赋予了“元室宗亲”的身份。虽然朱元璋曾期望他能够在草原上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但买的里八剌并未直接参与任何政治事务。他在草原上的存在,依旧是一种象征性和历史性的存在。

回归草原,隐匿风云

尽管买的里八剌回到了草原,但他的生活与北元旧部的政治生活并无太大交集。在蒙古草原上,北元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衰退,虽然一些部落首领依旧自称“元朝遗民”,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松散,更多的只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买的里八剌的回归并未激起草原上的大风波。他虽然曾被当作北元的象征性人物,但并未实际参与北元的重建或扩张。他没有在草原上建立任何政治势力,也没有对抗明朝的举动。

在草原上,他被一些部族领袖当作“元室余孽”的象征。虽然他在形式上被尊重,但始终未能真正发挥影响力。到了洪武二十年,他的名字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即便是明朝朝廷,也没有再收到关于他的重要报告。朱元璋虽然关心过草原上的局势,但对于买的里八剌的去向并未做出过多关注。

直到多年后,明廷的外交文献中偶有提及“买的里八剌已老死草原”,并未提到他再度参与任何政治事件。可以推测,他的晚年应是安静度过的,没有再引发历史的任何波澜。草原上的部落局势依旧混乱,权力始终无法统一。买的里八剌的回归,更多地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而非一个实际的历史事件。

他并没有继续领导蒙古的恢复,也没有成就任何政治目标。历史上他仅仅是元朝灭亡后少数几个幸存的宗室之一,生活在一个不再拥有帝国荣耀的时代中。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巨大变化,但最终却未能再次燃起草原上的雄风。

买的里八剌的故事在明朝史中却依然有着一席之地。他的身份既象征了元朝的终结,也代表了明朝在北方的战略布局。朱元璋并未轻视这位宗室余孽,而是通过赐封与安置,使其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象征着与草原的和平共处以及明朝政权的稳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1930年冬日的江西龙冈,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悄然打响,国军中将师长张辉瓒被红军擒获。 消息传到国民党...
这里的仿古瓷器年售100亿:谁... 很多收藏界的朋友们大概对瓷器造假都不陌生。虽然有人说瓷器没有真假之分,只有老旧新仿之别。那其实不管是...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走了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陈若茜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
7.8吨冷冻猪脚“失踪”疑云:...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7.8吨冷冻猪脚,从广西南宁出发,原本应该运往广东佛山,缘何“南辕北辙”千多公里...
陶瓷企业通过报关系统降低错误率... 一、陶瓷企业通过报关系统降低错误率? 确认软件是否内置海关常见退单原因库,并提供修正建议。 二、江西...
中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逝...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故宫博物院10日晚间发布讣告,中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先...
全省唯一!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睡... 人民网成都11月10日电 (赵祖乐、实习生仲梓楠)近日,四川省首届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颁奖典礼暨...
原创 诸... 现代的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开始布置七星灯阵法,...
汉堡王中国业务易主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汉堡王中国业务出售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11月10...
卡地亚EN ÉQUILIBRE... 监制:Hiro Liu 创意编辑:Cici Chen 撰文:66 美术指导:Dongjing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