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王:生前无王爵,死后享殊荣
在中国古代,异姓封王向来是极为罕见的殊荣。纵观明朝276年历史,即便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如徐达、常遇春等人,生前也未能获封王爵。这一特殊的政治传统,使得明朝的开国六王都是死后追封的荣誉。让我们走近这六位传奇将领,了解他们为明朝立下的汗马功劳。
常遇春:冲锋陷阵的常十万
作为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常遇春在1355年投奔朱元璋后,便以勇猛著称。每逢战事必冲锋在前,因此获得常十万的美誉。1367年,他与徐达共同率25万大军北伐,成功驱逐元朝势力。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猛将在1369年班师途中突然病逝,年仅40岁。朱元璋悲痛不已,不仅亲临祭奠,更在1370年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并让其配享太庙。其子常茂也因父功获封郑国公。
李文忠:皇亲国戚中的将才
作为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李文忠18岁就随军征战。在常遇春猝死后,他临危受命接管军队,继续北伐大业。他不仅屡建战功,更俘获元昭宗嫡长子等皇室成员,缴获大量珍贵印玺。1370年获封曹国公,1384年病逝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
徐达:开国第一功臣
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的徐达,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1367年率军北伐,次年攻陷元大都,终结了元朝统治。此后长期镇守北平,持续打击元朝残余势力。1370年获封魏国公,1385年病逝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1390年,朱元璋更追赠其三代皆为中山王,足见对其功绩的肯定。
沐英:镇守云南的养子
12岁就跟随朱元璋征战的沐英,在平定云南后留镇当地。1392年因太子朱标去世悲痛过度而卒,享年48岁。朱元璋破例追封他为黔宁王,谥号昭靖,并追赠其三代为王爵。沐氏家族从此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
汤和:朱元璋的布衣之交
作为朱元璋的发小,汤和早年在军中的地位甚至高于朱元璋。他全程参与了明朝开国战争,却在1370年仅获封中山侯。直到1378年才晋封信国公。1388年告老还乡,1395年去世后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邓愈:开拓边疆的名将
邓愈在明朝建立后,率军平定甘肃、西藏等地,为明朝开拓了大片疆土。1370年获封卫国公,1377年远征归来时病逝,追封宁河王,谥号武顺。
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六公中的李善长、常茂、冯胜三人因卷入政治风波,未能获得追封王爵的殊荣。这一对比更凸显了开国六王在朱元璋心中的特殊地位。这些将领用生命为明朝奠基,死后获得的王爵追封,既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也体现了明朝生不封王的特殊政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