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技术究竟有多厉害?让我们从魏晋时期说起。当时有位叫裴秀的地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理论,为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确立了六大基本原则。这套理论影响深远,此后千年间中国的地图制作都遵循这些准则,直到后来西方地图投影技术传入才有所改变。
说到中国古代制图的黄金时期,就不得不提宋朝。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宋代以前完整的地图,但通过宋代留存的地图,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高超的制图水平。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就是当时制图界的领军人物。在1076年至1087年间,他主持绘制了一套包含20幅地图的《天下州县图》,其中包括1幅全国总图和19幅分图。沈括在绘制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分率、准望等九种制图方法,还首创了二十四至的方位划分法,大大提高了地图的精确度。可惜这套珍贵的地图在宋金战争中被毁,但它对宋代其他地图的影响却持续存在。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宋代地图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禹迹图》《华夷图》《九域守令图》和《地理图》等。其中1964年在四川容县发现的《九域守令图》尤为珍贵,它绘制于1121年(北宋末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县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划图,也是最早的石刻地图。专家推测,这幅地图很可能是以沈括的《天下州县图》为蓝本绘制的。图上详细标注了1400多个府、州、县等行政单位,还精确描绘了主要河流、山脉等地形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中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岸线的轮廓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地图,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期制图技术的高超水平。
南宋时期,伪齐政权在西安一块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制了《禹迹图》和《华夷图》。这两幅地图都是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蓝本绘制的。《禹迹图》主要选取了原图中中国部分的内容,标注了500多个地名和80多条河流。图中长江、黄河的走向与现代地图惊人地相似,海岸线也相当准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网格比例尺的地图。而《华夷图》则对原图进行了简化和缩绘,虽然保留了主要河流、山脉和长城等要素,但精确度明显不如《禹迹图》。
在苏州文庙内,珍藏着宋代著名的天地人城四图,其中的《地理图》尤为珍贵。这幅地图由黄裳献给宋光宗,后被王致远带回苏州刻石保存。与《华夷图》相比,《地理图》的海岸线和河流更加准确,内容也更加丰富。它与《九域守令图》《禹迹图》并称为中国三大最古老石刻地图。
此外,《东震旦地理图》也值得一提。这幅收录于南宋《佛祖绕纪》中的地图,虽然精确度有限,但标注了全国28个路的行政划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疆域的认知。
纵观这些珍贵的地图遗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的中国地图绘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见到《九域守令图》后,曾称其为带有科学性质的浮雕地图。事实上,宋代代表了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的巅峰时期,甚至后来的明代地图在精确度上都难以企及。直到近代测绘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地图绘制才重新回到世界领先水平。